留在大城市還是回老家:看看古人在大城市和故鄉之間如何抉擇?

人生每一刻都在選擇,都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出路,當你幸運地通過那個萬里挑一的高考獨木橋,開心地踏上那個陌生城市的旅程,希望在這片風光綺麗的大美城市好好展露自己的一番才華時,你卻面臨着另一個城市病的干擾,那就是高房價、高消費,面對這些攔路虎,你曾迷茫過、痛苦過,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就是一個錯誤,你現在就想回到那個生你養你的小城,去過那種平凡而又安定的生活,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得到都將會是另一種的失去,而所有的失去也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你所面對的這些迷茫,我們的古人也曾面對過,看看古人在對這個“留在城市還是回到家鄉”命題的解法,或許你會得到一絲澄明的頓悟,助你走出這迷惘的低谷。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少時家境貧寒,但是才能出衆,故鄉的私塾條件已經滿足不了他的學習需求,於是在恩師的指導下去京城發展。貞觀三年,十六歲的白居易從江南來到京都長安,帶着自己的詩稿去拜會京城當時的名流賢士顧況,當顧況看到白居易詩作上的署名“白居易”時便和身邊人開玩笑的說到:“長安米貴,怕居之不易啊”,但是等到翻開白居易的詩作看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時,大喫一驚,連連叫好,並說:“好詩!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麼難的!” ,後來,顧況經常向別人談起白居易的詩才,對他盛加誇讚,長久以往,白居易的才能和美名便在京城就傳開了,白居易也因此受到當時各大豪門的盛情款待,從此仕途也是一帆風順,成爲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一。如果白居易還是留在那個雞犬相聞的故鄉,如果白居易不選擇去京城發展,他的才能、他的詩名也許大家都不會知道,他也不會受到顧況的引薦,更不會受到朝野貴族的幫扶,所以說大城市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只要你有才能、你有抱負,你也會遇到顧況這樣的賢達爲你遮風擋雨,護你一路平安。

漢賦四大家之一的司馬相如,少年時代就顯露過人才能,他的文章特別是漢賦的寫作聞名天下,雖然他才能出衆,但是無人欣賞也徒勞無功,於是他就背起行囊去京城長安發展,臨行前特意寫詩詞鞭策自己:“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意思就是“到長安後,不功成名就,不開上四驅寶馬車,我,司馬相如,就是從這跳下去,也不過這個橋!”。到長安後,司馬相如與枚乘、鄒陽等人,作了《子虛賦》,此賦語言華麗,詞藻豐富,描寫工麗,深受漢武帝喜愛,因此司馬相如被漢武帝召見,拜爲中郎將,也算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偉業。如果當時司馬相如不發狠心去長安拼搏,他就是有天大的才能也不會受到漢武帝的欣賞,城市之大在於包容,才能之大在於欣賞,池中蛙焉知鴻鵠之志,所以說想要有一方大天地讓我們馳騁,就必須在大城市發展,只有這樣,你的才能和運氣才能受到上天的眷顧。

大城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城市之所以稱爲“城市”,主要在於他的資源和機緣比任何小地方都多,古人云: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在大城市,你才能獲得和別人公平競爭的機會。古人都知道京城米貴,但是機遇良多,小地方容易生存,但是機會渺茫。選擇留在城市還是回到故鄉,這是一個沒有正解的問題,跟着古人學選擇沒有錯,但是追尋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也沒有錯,不管前程如何,只要你自己選擇了,就不要後悔,人生沒有後悔藥,希望你們不管是在繁華擁堵的城市還是在安靜偏僻的故鄉都能夠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