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想与家庭教育

1.  情绪与教育

    养人,我们应该向中医里面的很多思想去求教。养人养心,中医很重视人的心绪与疾病的关系。同样的,教育问题也和人的内在情绪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关系 。

    我们的教育水平,教育能力,包括我们和孩子交流的语言的张力是否能够促使孩子发展自我,都取决于我们的情绪。比如我们现在说孩子什么,他都不听,这说明我们内在的情绪本身就缺乏一种张力,我们自己的情绪有问题。我们自己的身体弱,打错的拳没力量。我们愁眉苦脸的,不可能让孩子内心产生热情 。

2.  把好情绪带给孩子

    人的情绪,中医抽象出七种 : 喜、怒、忧、思、悲、恐、惊 。

    孩子学习不好,一般是由后面三种情绪状态“悲、恐、惊”决定 。

      “悲”是消极,被动,不积极,这样的孩子容易对自己形成不良预测,容易悲观。孩子不是说写不好作业,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我怎么样把作业写好,而是写不好作业老师会怎么样骂我,家长会怎么指责我 。

      “恐”是由悲这种消极情绪导致的恐惧心理。他恐惧的东西越多,对他的智力发挥影响就越大。孩子从小被吓得多了,一直要吓唬下去的孩子,就会变成智障。我有一次讲课,讲我那个“大儿子”,就是被这么吓出来的,下到什么程度呢?大到什么程度呢?北师大心理学院给他测的就是一个智障的孩子。我养了几年之后养好了,没问题了,很阳光了。

      “惊”也是孩子学习心踏实不下来的一个原因。我们父母,尤其是孩子越小的父母,千万不要让孩子受惊吓。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惊吓,惊吓之后会发烧。六岁以下的孩子,睡觉的时候拳头攥的紧紧的,都是受惊吓的。情绪一热一凉的人,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的惊恐 。

    我们为什么会出现悲、恐、惊呢?前面四个字,“喜、怒、忧、思”,一般是我们家长的状态,或者是我们教育者的状态,教育者如果经常喜怒无常、焦虑,这就是“忧” 。

      “思”就是考虑,考虑问题考虑得太沉重,整天愁眉苦脸的琢磨。本来没什么事,让他一琢磨就变复杂了,琢磨成有事,一个小事让他琢磨成了大事,大事琢磨成死局了,就没办法了 。

    孩子很优秀,不要过喜;孩子一时不好,不要过忧,也不要轻易对别人的错误产生怒气 。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状态就是七种气。中医特别强调气,我们对别人的错误,为什么要热情的宽容?就是为了降低不良情绪带给孩子情绪发展的影响 。

      喜、怒、忧、思,我们家长尽量不要表现出这四种情绪。我特别提出来母亲情绪的平和,平和就保证不会把这四种不良情绪带给孩子。平和的情绪是孩子心灵需要的最好营养 。

3  . 注重身心平衡

    身心平和也就是身心合一,是指我们心里想做的事和我们的行为表现是一致的。在家你要是觉得一件事你做起来别扭的时候就不要去做了,那是一种病态的释放,你自己觉得说话别扭的时候就收住。做事觉得别扭的时候,这事就已经错了,是以一种错误的方式在去干扰孩子。你自己觉得别扭,就是身心不一的时候,你做事的方向可能是错误的。

      有多少人在努力的教育孩子,这个努力就是身心不一。身心平衡的人他会以一种非常平和,柔和的状态去跟孩子相处,去引领孩子,不努力不刻意。就像身体好的人他不用解释他自己的身体,满面红光的,精神焕发,精气神很好,他不用说自己身体有多好,你走近他,感觉这人身体真好。如果是个病秧子,你不用走近他,老远看,走路一步三晃的,这就是身心不一 。

4 .  注重整体和因果相应

    病人有病相,为什么要从内在挖掘我们家长心里的这些东西呢?心里有病灶,脸上有别扭,脸让人看着别扭的人心里都有一些病灶。病灶是什么自己化解不开,自己认识不到的东西。注重整体的人,不只是看病,庸医看病就只看到病,而良医看的是病里面的人的存在,完整的人 。

      什么叫完整的人?我们怎么把孩子看成一个完整的人?要发展性的看孩子。不要把小孩当小孩养,那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你至少要站到孩子30岁的年龄看现在对他教育的内容 。

      你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孩子30岁的时候能不能立起来这是你的终极目标。你不要把一个小孩当小孩看,他不小,是你小。把小孩当小孩看,是用自己的局限把孩子作为一个不完整的人 。

      中医还关注人与环境中的因果相应,我为什么要强调父母的状态?孩子的成长和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有一种相应的因果关系。就是孩子身上的问题是由他的环境滋生出来的,你怎么改变孩子的问题?要先改变环境。怎么样去改变环境?就是从我们家长内在哲学体系的认识上入手。这是我坚持家庭教育的一个内在的哲学体系 。

5 .  父母要忠诚于对孩子的教育

    教育者要忠诚于被教育的人,对被教育者内心的感受要真诚,而不是执着于方法,对某种教育方法有执着情绪 。

      谈教育方法、执着于教育方法的人,实际上把教育做到了一种死局里面。对被教育者内心感受的真诚度,就是要求教育者忠诚于被教育者,我们忠诚于孩子就是忠诚于自己的将来,忠诚于孩子的将来,忠诚于未来 。

    家长为什么要超越现实?超越眼前孩子带给你的困惑,超越了才能够对一个完整的人负责任,对一个完整的孩子的内心的发展负责任,而不是执着于方法。对某种教育方法有执着的情绪,这不是教育要追求的东西 。

文章内容选自皇甫军伟——《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