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不喜歡把朋友稱作“閨蜜”| 女性的友誼特點 1. “閨蜜”一詞的由來 2. 女性友誼的特點 3. 真正的友誼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說的是真正的閨蜜不會存在搶男朋友,而只會存在搶朋友,因爲很多的女生會對閨蜜的男朋友有本能的敵意,甚至會讓閨蜜和男朋友分手。

這讓我想到了“閨蜜”這個詞,以及背後體現的女生友誼的特點。

現在,“閨蜜”一詞被很多女性朋友用作稱呼自己的好友,是一個熱門詞彙。很多人覺得閨蜜就是那些能一起逛街購物、聊各種八卦、談天說地、分享情感的女性朋友。

但個人一直以來對“閨蜜”這個稱謂並不是很感興趣,更喜歡直接以朋友相稱。爲什麼呢?下面來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

1. “閨蜜”一詞的由來

何爲“閨蜜”?不妨先了解一下這個詞的含義和來由。

“閨蜜”,即閨中密友。“閨”是舊時未嫁女子居住的內室,“蜜”即情投意合、親密無間。因此,“閨蜜”的正確解釋是未婚女子的親密好友。

當然,現在的含義更加廣泛,不同年齡段的女性都可能會把自己的好友稱作“閨蜜”。

爲什麼這個詞會如此討人歡心呢?據個人猜測,其一可能是跟風,其二是這個詞能給人一種年輕感和女性味道,飽含着少女的芬芳和神祕,悅耳動聽。

2. 女性友誼的特點

由這個詞,聯想到了女性友誼的特點。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從上學開始,女生之間似乎總是更容易產生濃厚的感情,總是喜歡出雙入對:一起學習,一起喫飯,一起回宿舍,甚至上廁所也一起。並且也會交流很多東西,主要是日常的生活經驗,如衣服包包、化妝品、明星娛樂、生活經驗,還有內心的小祕密,那些萌動的情愫。

總之,彼此之間會時刻保持同步,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心世界。有時哪怕與自己的計劃和時間有所衝突,也會選擇犧牲自己來等待對方。她們往往害怕一個人獨自前行。

那些被稱作“閨蜜”的,多數正是這樣的關係。

相對之下,男生卻很少有這樣的情況,哪怕也會有好兄弟,但是很少有太親密的身體接觸。獨來獨往也沒什麼。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到,女性友誼和男性的不一樣。

男性之間更多是“作爲個體通過思想和個人計劃的交流”,彼此自始至終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女性們卻由於有着共同的命運,如最終都要相夫教子、成爲“第二性”,這讓她們“通過一種內在的共謀聯結在一起”,她們之間交流的更多是彼此共同的生活天地、各種生活經驗,如菜譜、家務、孩子、丈夫、懷孕、化妝品,而不是觀點的交換。

通過交流,她們讓自己這些被主流的男權社會忽略的體驗領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肯定和尊嚴。

總的一句,由於女性作爲難以成爲獨立的個體(沒有這個機會),於是便採取結合成整體的方式來讓自己獲得力量,這種友誼本質上是在惺惺相惜、“抱團取暖”,而不是因爲三觀的契合。

並且,由於缺乏男性那樣的機會去拓展生活的更多方面,她們很容易把閨蜜的友誼視作自我價值感的來源,產生情感依賴

依賴會導致佔有。所以,一旦閨蜜有了新朋友或者男朋友,很容易會產生醋意,害怕自己的位置被取代,被冷落,自己因此失去了價值。所以,“閨蜜”一詞會帶有一種排外性。

這些佔有和依賴,會給人一種虛幻的安全感,阻礙了自我的成長、精神的獨立。

總結以上分析,“閨蜜”實際上是一種彼此依賴的共生性關係,這是男權社會下難以獨立的女性們的相互的抱團取暖。並且這更多是環境的造就,而不是女性的“天性”。

因此,之所以對“閨蜜”這個叫法不感興趣,並非不喜歡這個稱呼本身,也不是否認女性朋友的價值,而是不喜歡這背後象徵的不自由不獨立的女性性別角色,那種依賴性的、佔有式的友誼關係。

所以對本人來說,對於比較好的女性朋友,還是會選擇“朋友”這個中性的稱呼。

3. 真正的友誼

其實,不論性別,也不論是友情、親情還是愛情,成熟的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的。並且這種關係是有邊界感的,不會過分干涉對方的生活。

真正的愛、真正的友誼不是佔有和依賴,而是相聚和分享,是彼此的造就和成全。

其實,自由是給予對方最好的禮物。因爲在自由的情況下,纔會有最大的成長,而關係的目的就是成長。約束和捆綁只會讓彼此的空間越來越窄。

彼此之間互相幫助是沒問題的,只是這種幫助要有利於對方的成長,而不是加強彼此的依賴性關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這樣的關係裏,看到別人結交了新朋友或者戀人,也並不會產生失落,因爲會發自內心地希望對方成長和快樂。

最後,願大家能感受到獨立關係的美好。

我是G小姐,公衆號「G小姐的自由世界」,分享愛、情感和心靈,帶你穿過紛繁的表象,從深處瞭解性與愛。如果對您有啓發,歡迎點贊、評論、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