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須互動,互動什麼?

丶【齊帆齊微課21】


前兩日,在簡書上讀到一位叫“愛兒樂樂”的網友的文章,文章的題目是《調皮小寶》。文中的主要內容寫了兒子樂樂活潑可愛,又頗爲調皮的幾個小故事。

作者寫道,有一次,樂樂對媽媽說要畫大海。媽媽以爲他在紙上畫,沒有在意。結果樂樂拿起蠟筆,在牆上畫出了一條長長的高低起伏的藍色曲線,佔據了很寬的牆面。雪白的牆面被樂樂塗抹“髒”了,媽媽有點哭笑不得。不過她沒有批評樂樂,而是認真和樂樂交流,並把這面牆“送”給樂樂作藝術牆。樂樂很高興,後來還不時拉着媽媽一起在牆上“作畫”。

媽媽的高明表現在哪裏?她高明在和樂樂的互動技巧上。

當代家庭,由於家庭成員的減少,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互動顯得更加重要。

能否形成良性互動,是彼此能否建立良好家庭關係的重要條件,也是這個家庭能否穩定和諧的關鍵所在。


那麼親情互動,互動什麼呢?

“互動”一詞,簡單地說,就是互相交流。傳統的家庭關係中,是沒有“互動”一說的。強調的,是單向聽從。也就是說,父母長輩說了,小輩只是聽着,並照做就是。

而互動要求的,是雙向交流。長輩可以說,孩子也可以說。雙方人格是平等的。只要孩子說的合情合理,長輩也要放下“家長”的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見,而不是家長唱獨角戲。做到了這一點,“互動”在現實生活中,才成爲可能。


與孩子的互動,沒有既定之規。不過,以下幾點,是不能不注意的:

一 情感互動,尊重孩子。當孩子與“大人”聊天,或高興的事,或憂愁的事,或期盼的事,或後悔的事,家長鬚平心靜氣,積極參與孩子的話題,或與孩子一同高興,或幫孩子“出謀劃策”,或安慰孩子的失落,或鼓勵孩子改正錯誤。當然這並非完全遷就孩子,連錯誤也包容,而是指站在和孩子“同一等高線”上來體驗和思索。這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很強的“認同感”。

有的家長與孩子交流以“我”爲主,要麼強詞奪理不給孩子表達機會,要麼聽個半截匆匆下結論,要麼門縫看人,給孩子亂貼標籤,要麼反覆無常,讓孩子無從遵循。以上種種,必然破壞家長形象,在孩子心中漸失威信。


二 態度真誠,實事求是。與孩子交流,切忌對孩子抱“小屁孩懂個啥”的傲慢態度,也不能抱哼哼哈哈,應付了事的態度,更不能抱虛僞欺騙的態度。對自己的孩子,要友善信任。當然交流的話題深度,可根據孩子年齡和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

比如在孩子10歲以下,重點可以放在遊戲與學習的關係、做家務的技巧、如何處好和同學的關係、如何克服在同學面前害羞的心理這些方面。

當孩子10歲以上,可以交流如何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如何與異性同學正常交往、如何處理學習與戀愛的關係、甚至戀愛與責任、戀愛與自我保護等問題。交流中家長甚至可以將自己過去的“老底”告知孩子,讓孩子願意主動、真誠與你交流。

生活中常常見到家長遇到問題像法官一樣,搞審訊式教育,居高臨下,家長爲大。或冷臉相對,或強搜書包,或暗查日記,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給人不是小偷,就是騙子的感覺。這樣“交流”的結果,會長幼對立,互不信任,孩子即使遇到挫折,也不願告訴家長;即使談了戀愛,也不會讓家長知曉。長此以往,親情必然麻木疏遠。


三 交流角色,互爲朋友。朋友?豈不亂了“綱常”?看似如此,實在不然。筆者在《大人的面子》一文中說過,這是相互尊重,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懂得自尊尊人。在家裏如此,出門在外也會如此。把孩子當成朋友,可以推心置腹,可以傾聽孩子的人生體驗,學習、爲人的成敗得失;也可以將自己當年的經驗教訓,與孩子分享。這樣,既可增進家長與孩子的親情,還可讓孩子少走彎路,在人生座標上有所借鑑。

有的家長與孩子交流,除了關心分數,就是物質籠絡,沒有心靈交流,少有情感分享。導致孩子不願和家長聊天,不願告知家長學習的困惑、壓力,日積月累,孩子與家長的親情鴻溝越拉越大,有的家庭成員之間,最後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四 交流知識,保護自己。這裏的知識並非指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處置各種矛盾,達到保護自我的目的。由於當下中國中小學教育偏重分數教育,忽略諸如美學、法治等方面的教育的現狀。家長應該高瞻遠矚,讓孩子在交流中學會保護自己。

與同學相處,把握分寸。即使孩子有了“相好”的異性朋友,也要保持尊重的態度。讓孩子談談交往過程中的感受,是否影響學習?如何解決與學習相沖突的問題?以家長的戀愛經歷、感愛,告訴孩子與異性朋友(或同學)交往中如何保護好自己。如果不尊重孩子,以“都是爲你好”的理由粗野訓斥,強行拆散,則會導致孩子嚴重對立,降低學習或工作效率(有的家長孩子工作了還干涉子女自由戀愛)。這樣的結果,勢必在子女心中留下永久的陰影。

與同學、甚至老師發生衝突,應先學會反省自己,然後進行是非判斷。自己對的就要堅持,錯的則要道歉改正。如情況嚴重,發生同學對自己侵權的事,協商無果,及時告訴老師與家長。出現老師侵權,及時告訴家長和校長,甚至派出所。

如一時形勢緊迫,無法脫身,應冷靜下來,先求自保。巧做周旋,同時注意保留證據,切不可莽撞硬拼,導致得不償失。一旦遇到機會,或及時逃離,或及時聯繫家長或派出所,把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親情互動,看似簡單,實在不易。回到本文開頭的故事,換了一般的家長,態度就可能大不相同,輕則厲言罵人,重則耳光獎賞。結果,牆壁可能是保護好了,可孩子的求知慾、激情、創造力可能就受到了打壓。孩子的一生,就可能就此籠罩在自卑、膽小的陰影之中而不能自拔。

長久的打壓,孩子的成長可能越來越守規矩了,越來越聽話了,也就是說,越來越像一個“乖孩子”了。家長暗暗得意,認爲自己的教育是一個成功範例。可當孩子變得沉默不語,當孩子變得唯唯諾諾,當孩子突然失蹤,當孩子跳樓自殺,家長們就只會猛然發愣,六神無主了。

每一個家庭,都希望成員生活在幸福中,生活在希望中。這當然的一個合理的要求。但是,如果缺少了親情互動,缺少了平等溫馨的交流,那麼家庭的幸福也罷,希望也罷,統統都是空談。

齊帆齊微課第5期28天第(21)篇累計(2296)字  共計(46024)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