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挂像之十建厂

                                              第十章  建厂

        老百姓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圣人寺也渐渐恢复的元气,干部对于老百姓的拜祭也不再强烈反对。土地爷恨上了孟晓华,因为她拿走了拐杖上的金龙头,他怀疑孟晓华是和如来有勾结,但没有证据。我一直在为我的石头塑像争取,可什么时候才能把那房子拆了,恢复我一个真身呢?神仙协会开了几次会议,都没有叫我,我也懒得理他们了。这几年,火神火了,玉帝还经常给他帮衬。

        县里要求大办工业,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县里带头办了火电厂、化肥厂,面粉厂等企业,让各大队因地制宜,结合自村的情况上项目,办的好了,县里还给奖励扶持。石屯村就是有石头,这是建筑的必用原材料。石屯村本来有几个土制石灰窑,称为“小闷窑,”每窑烧灰40吨,半月出灰,产量低,成品质量差。石三河让方文教授帮忙联系技术,改革小闷窑,建起漏窑,窑中火不息,窑上连续加料,窑底连续出灰,日产石灰可达30多吨。用煤量少了一多半,出灰率提高了20%。产品供不应求。石三河尝到工业带来的甜头,就继续扩大石灰窑规模,连续建了五个漏窑,产量由原来的日产30吨,提高到日产300多吨。他用挣来的钱买农机、打机井,为老百姓服务。

        石屯村是县里面第一个用上联合收割机的农村,他们购买了两台,由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牵引,收割、脱粒、清选、一次完成。周围的老百姓都来参观,引起极大的轰动,还上了市报。收割前,石三河专门进行了收割宣言,说道:“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改地换天,我们的好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石屯村还建了一个小型面粉厂,开始只对本村服务,慢慢业务扩展到周围的村庄。     

        石三河慢慢看到石灰的不足,要是上房顶,打柱还得用水泥,可一个水泥厂的投资太大了。稍微像个样的就得100多万。但是为了长久发展,石三河上了一次省城,去拜访余文教授,让他给支个招。

        余文问道:“你是怎样想的?我先听一下你的看法。”

        石三河说道:“我就是农村人,石灰窑赚了一点钱。石灰民用建房还行,要是用到修河、筑坝没有水泥牢固,我们县的几个水泥厂都是红红火火的,来买水泥的车都得排队。”

        余文说道:“水泥厂的效益会比石灰窑的效益好,但是他们都是污染行业,时间长了,一些问题就出来了。英国的伦敦被称为雾都,那是大力发展工业引起的灾害,光是治理就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眼下我们国家还没有认识到环保这个概念,短时间会给你们带来效益的。”

        石三河说道:“我们尽量用先进的设备。”

        余文说道:“这是一个空谈,咱们国家现在在环保设备领域基本很少见,你就是想买也不一定有地方卖。”

        石三河说道:“那我们停止不前?”

        余文说道:“先干吧,等有了一定的资金,再想办法转行吧,毕竟第一桶金很重要。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水泥技术就是旋窑了,这在我们国家没有,就是有你们估计也上不了,投资太大。三河,你们计划投资多少钱?”

        石三河说道:“我们只有50万,如果在让村民筹资,估计能筹个10多万,还得修一条3公里的路。”

        余文说道:“现在建一个稍微像样的水泥厂的100多万,这50多万的缺口去哪里找?”

        石三河说道:“我想想办法。”

        余文说道:“我有一个学生叫戴储,在你们那的金光机械厂当厂长,我给你写一封介绍信,你去找他,用他们的设备,想办法分期给他们款。”

        石三河说道:“那就太感谢了。”

        方文说道:“你们哪里到处都是宝贝,不要贪念水泥厂的利润,将来走绿色环保的路子。还有,你们村的古建筑,也是保护对象,听说老平还在你们村,你要多听他的意见,他在那里教历史真是大材小用了。”

        石三河回去了,发动全村人,召开会议,把建设水泥厂提上了议程。村里总共有500多户,有200户进行了集资,最后集了20多万元,有一个老太太拿着500多元,说道:“三河呀,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这是我的棺材本,只要为老百姓做好事儿,做实事儿,我就给你了。”

        石三河说道:“谢谢大娘对我的信任,我一不负所托。”他让村会计给写了收据,以后要凭这个分红利。

        王仲起的老婆李荷花出了2万元,当时的两万元可是个天文数字,人们都怀疑她的钱是王仲起当年贪污的,但都看在他孤女寡母的份上也没有追究。

        孟道玄家本来也想去给集资钱,孟道玄不愿意,他还是恨石三河。石三河正在主持集资事项,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了,问道:“三河哥哥,钱多钱少都行吗?”

        石三河一看是孟道玄的孙女孟莹,已经十多岁了,还有一点害羞,遂说道:“多少都行。”

        孟莹拿出200元钱说道:“给你。”

        石三河心想:“一个小孩子在哪里弄得那么多钱。”就问道:“你的钱是哪里来的?”

        孟莹把石三河叫到一边,爬在石三河的耳边小声说道:“是姑姑偷偷给的,说是给我攒嫁妆。”

        石三河说道:“500元是一股,这也太少了。”

        孟莹低着头,又把钱拿了回去,眼角噙着泪水。石三河看着她可怜的样子说道:“小莹,你来,我给你凑够500元,也算是叔叔给你攒的嫁妆,你以后不要叫我哥哥,我和你父亲一辈。”

        孟莹一转眼就笑了,说道:“还是哥哥疼我。”

        石三河说道:“小丫头,是叔叔。”孟莹把身上叫道一边僻静处,说道:“三河哥,我害怕......”

        石三河说道:“你害怕什么?”

        孟莹说道:“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就是害怕,那天晚上我看见一个身影像幽灵一样从母亲的房里出来,以后我就天天做噩梦了。”

        石三河说道:“那是你爸爸起夜,不要大惊小怪了。”

        孟莹嘟哝着嘴说道:“我看花了吗?背影还真像爸爸,不过好像走路有点蹒跚。”石三河劝了孟莹几句,孟莹就回去了。

        会计给开好收据,孟莹高兴的走了。

        石三河拿着沉甸甸的20多万元说道:“石屯村的父老乡亲,我一个孤儿,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咱村老百姓给的,我要对得起我的位子,让咱老百姓过的更好。”

        石三河带着老百姓的希望,骑着他那自行车前往金光机械厂。他拿出方教授的介绍信,戴储接待了他。石三河说出了困难,希望戴储能帮忙。戴储说道:“你们现在还缺30万资金,这样吧,你明天再来,我们开会研究一下,金光机械厂是属于乡里的,我一个人也做不了主。”

        次日,石三河早早的就来到了机械厂,戴储说道:“真不好意思,我请示了黄乡长,他不同意给你们援助,我也无能为力。我的权利范围是10万元,多了我不敢做主。三河,你得罪过黄乡长?”

        “没有呀。”石三河说道。莫非是孟晓华使绊。他回到了村里,找到孟晓华,说道:“你去求一下黄乡长,让他帮帮忙吧。”

        孟晓华说道:“我又不是乡长,我说了不算,你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全部头道水泥厂里,要是不挣钱咋办?你这是资产阶级思想,你这几年弄了几个石灰窑挣了点钱,膨胀了,我的观点就是不同意建水泥厂。”说完就走了。

        石三河总感觉亏欠孟晓华的,他听传言说孟晓华还为他生了个孩子,可孟晓华一口否认。县里知道石三河准备建水泥厂,十分支持,给石屯村捐了5万元,各村调人派车,给石屯村修了一条路。这解决了一点点困难。石三河本想找知县说明情况,可又担心黄乡长背后打自己的小报告,就没有向知县求助。

        石三河想寻求银行贷款,可银行以风险大为理由,拒绝了他。

        村会计石云升说道:“三河,我有两个主意,一是你可以让戴厂长帮你一下,戴厂长有十万的权力,剩下的可以让他们企业工人集资,然后年底分红。我一个亲戚在机械厂上班,效益不是太好,你可以把安装和其他的采办业务都交给金光机械厂,他们企业也能增加一些收入。二是水泥厂建好以后,需要招收工人,就是土建安装都需要工人,我们可以让工人入股,比如一个工人适当的拿出一些钱,咱们按照银行1.5倍利息出,如果想入股,也可以折合成股份,这样,工人为了自己的股份会格外的卖力干,也能帮企业度过难关。”

        “这还真是个好主意。就按第二个方法干。”石三河说道。那时的人实在,干完活是付工钱的,设备安装好是给钱的,设备运行出问题,厂家是及时解决的。

        戴储最后也给石三河筹了五万元,说道:“兄弟,上面领导的事儿我就不多说了,这五万有我的,也有我借的,就给你搁这了,我相信兄弟能做好,我也支持你。我老师看准的人是不会错的。”

        人在困难时,才能见真性情,石三河带着大家的期望,带着一腔抱负,踏上了征程......

        78年春天,乍暖还寒,不知道谁给看的吉日,满山的大雾。石三河领着一群工人在那个山神前摆下了供品,一头整猪,整羊,还有鸡、鱼、牛肉,百姓们蒸的面食,干果,等......那石三河还弄了几斤狗肉,知道神仙爱吃。他们请了三清的太上老君,火神祝融,凡是叫得上的神仙都到了,因为他写上了“天地全神之尊位。”老君、祝融、山神是主角。石三河祷告上天说道:“各路神仙,鄙人石三河禀告上苍,为了老百姓活的更加幸福,为了各路神仙得到更多的供奉,我率人开山破石,如果有得罪那一路神仙的话,还请担待,有成后,定当为各路神仙重塑金身,供奉加倍,如果神灵认为我能成功,就降下点祥瑞把雾撤了吧,让老百姓心里落个底,也高兴一下。”

        石三河的一番话让神仙们个个汗颜。三清说道:“雨神,是谁让下雾的,还不赶快散去。”雨神看了看了玉帝一眼。众神仙还以为他们只是稍微供奉一下就算了,谁知石三河弄得太丰盛了,这也是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玉帝说道:“你看我干什么?还以为是我让你捣乱的。按照三清的办。”

        雨神说道:“我弄得太大了,一下子散不了。”

        玉帝冷哼一声,说道:“你想让三清发怒吗?”

        雨神说道:“风姐姐,用你布袋吹一下吧,先让这里能看见光明,再想办法。”

        风神说道:“姐姐不敢当,你现在知道是姐姐了。”

        这时,石三河放了铁铳,玉帝瞪了他们一眼说道:“还在这里磨叽......”玉帝的话还没说完,风神已经张开了口袋,先吹散再说。

        铁铳响了三通,这一片的雾就散了。老百姓们见了这奇异的现象,认为是神仙显灵,纷纷跪拜。有了好的开端,好的兆头老百姓的干劲就大了。祭祀结束,天已经大晴,山上的果树也泛绿了。桃、杏早开的小花随风乱颤,仿佛庆祝好的开端。地上的小草纷纷努力,从土里拱出嫩芽,仿佛在告诉人们,不要忘记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能给人无穷的新意,无穷的希望,无穷的憧憬。

        石三河吃住都在工地,白天和工人们一起干活,晚上和工人们一起学习技术。石屯水泥厂仅用八个月就投产了。

        那个时候有货不愁销,水泥带动了石屯的经济,搞运输的也火了起来,石屯村的马车变成了小四轮,(小型拖拉机)生意很火爆。

        石屯水泥厂第一年,就赚了60万元,还清了所有的借款,到了第三年,就全部收回来成本,老百姓们除了分回当初的本金,还分红好多。老百姓都以在石屯水泥厂上班为荣,那时候石屯村的小伙子很吃开,姑娘们都愿意嫁给石屯。

     

        20.1.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