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場景寫作,你也可以用碎片時間在手機上日更(續五)


這是第20周的日更復盤,140天碼出了20餘萬字。每次覆盤的時候,我總想嘗試着找出一些適合自己快速碼字的套路,“場景”就是推動我快速成文的基本單元。

這個“場景”包括內外兩個場景,其中“外場景”就是我們所處的物理環境。

我以前閱讀的時候,讀書環境相對比較穩定,所以不大在意環境對讀書的影響。但是,開始日更以後,我都是利用碎片的時間來碼字,所以寫字的環境始終處於流動之中,也就是身無定所。這個時候,我就開始留意營造一個利於碼字的環境,也就是寫作的外場景。

其實,對於利用碎片時間日更的人來說,如何駕馭好“寫作的外場景”尤爲重要,這關係到你能否完成當日的寫作任務。



我們一直以爲寫作只跟頭腦有關,實際上,寫作跟我們的身體狀況以及身體所處的時間和空間也是密切相關的。

也就是說,寫作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感性的事情,寫作的情感除了受制於我們的認知以外,還受制於外在的一些特別感性的因素。比如身體處在疲乏和暇意的兩個狀態時,或者身處一個安靜的大房間和一個暗黑的小屋子裏,這樣兩個不同的身體環境下的寫作效果完全不一樣。

對碎片化日更者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在你沒得選擇的情況下,如何將惡劣的流動環境始終調節在自己的水平線以上,這就是爲什麼日更者必須重視寫作的外場景掌控和營造了。



我日更時所處的外場景主要是兩個環境,一個是上下班的地鐵上,另一個是晚飯後散步時會在附近的一個咖啡店呆上半個小時。

一般來說,地鐵環境肯定不適合碼字,特別是早高峯時段。但是,我做到了,而且在這樣的環境裏還有種爭分奪秒的興奮感。好在城市的地鐵系統越來越發達和便捷,自此以後,我不再駕車出行了,地鐵成了我日更的移動空間。

所以,地鐵對我來說,是一種特殊的時空場景,它可以提供實體的空間,讓我寫作日更,同時,它又是時間的碎片存在,可以讓我揮霍使用,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狀態,這樣就化日更於無形之中。

另一個碎片空間就是咖啡店的環境了,這裏的環境很適宜寫寫東西,也是夏夜避暑聊天的好場所。所以在那裏,我可以很暇意地一邊喝着咖啡,一邊將地鐵上塗鴉出來的幾個場景,再做些縫縫補補和潤色加工就可以成文了。

所以,如果你日更不下去,或者感到焦慮,擔心日更流於形式,那麼可以嘗試改變你日更的外場景,也許你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當然,除了“外場景”,場景寫作更重要的方面是“內場景”,也就是前面幾篇文字談到的“創作場景”。它是雙方認知的集散地,一方面從讀者的視角引流,把讀者導入這樣的場景中;另一方面從作者的視角提供新的資訊,讓讀者獲取新知,收穫不一般的體驗。

比如,我的日更中有個“我的易經生活”系列,每篇一般由兩三個場景構成。從讀者的視角來看,這些場景引入的是那些對易經有些瞭解或者感興趣的讀者,而那些從來沒有接觸過易經的讀者,就很難融入我筆下的場景。

當然,從我的視角來看,每個場景還得給導入的讀者提供一些關於易經的新知和資訊。這樣的創作場景纔是最有價值,同時也最接地氣。



如此一來,我在易經故事的系列中,嘗試將歷史、現實和地理山川、天文玄幻等等元素交融搭配在一起,讓創作場景更加豐富。

一位讀者給我私信道,“我把你寫的易經系列看完了,能把易經和生活聯繫的如此緊密的文章我還是第一次看到。看了你的文章讓我從生活的角度對易經又有了新的看法,正所謂開卷有益!”。

讀者的這些評價也讓我相信,創作中唯有那些能夠給讀者提供熟悉的新奇元素的場景,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