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场景写作,你也可以用碎片时间在手机上日更(续五)


这是第20周的日更复盘,140天码出了20余万字。每次覆盘的时候,我总想尝试着找出一些适合自己快速码字的套路,“场景”就是推动我快速成文的基本单元。

这个“场景”包括内外两个场景,其中“外场景”就是我们所处的物理环境。

我以前阅读的时候,读书环境相对比较稳定,所以不大在意环境对读书的影响。但是,开始日更以后,我都是利用碎片的时间来码字,所以写字的环境始终处于流动之中,也就是身无定所。这个时候,我就开始留意营造一个利于码字的环境,也就是写作的外场景。

其实,对于利用碎片时间日更的人来说,如何驾驭好“写作的外场景”尤为重要,这关系到你能否完成当日的写作任务。



我们一直以为写作只跟头脑有关,实际上,写作跟我们的身体状况以及身体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密切相关的。

也就是说,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感性的事情,写作的情感除了受制于我们的认知以外,还受制于外在的一些特别感性的因素。比如身体处在疲乏和暇意的两个状态时,或者身处一个安静的大房间和一个暗黑的小屋子里,这样两个不同的身体环境下的写作效果完全不一样。

对碎片化日更者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你没得选择的情况下,如何将恶劣的流动环境始终调节在自己的水平线以上,这就是为什么日更者必须重视写作的外场景掌控和营造了。



我日更时所处的外场景主要是两个环境,一个是上下班的地铁上,另一个是晚饭后散步时会在附近的一个咖啡店呆上半个小时。

一般来说,地铁环境肯定不适合码字,特别是早高峰时段。但是,我做到了,而且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有种争分夺秒的兴奋感。好在城市的地铁系统越来越发达和便捷,自此以后,我不再驾车出行了,地铁成了我日更的移动空间。

所以,地铁对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时空场景,它可以提供实体的空间,让我写作日更,同时,它又是时间的碎片存在,可以让我挥霍使用,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这样就化日更于无形之中。

另一个碎片空间就是咖啡店的环境了,这里的环境很适宜写写东西,也是夏夜避暑聊天的好场所。所以在那里,我可以很暇意地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将地铁上涂鸦出来的几个场景,再做些缝缝补补和润色加工就可以成文了。

所以,如果你日更不下去,或者感到焦虑,担心日更流于形式,那么可以尝试改变你日更的外场景,也许你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然,除了“外场景”,场景写作更重要的方面是“内场景”,也就是前面几篇文字谈到的“创作场景”。它是双方认知的集散地,一方面从读者的视角引流,把读者导入这样的场景中;另一方面从作者的视角提供新的资讯,让读者获取新知,收获不一般的体验。

比如,我的日更中有个“我的易经生活”系列,每篇一般由两三个场景构成。从读者的视角来看,这些场景引入的是那些对易经有些了解或者感兴趣的读者,而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易经的读者,就很难融入我笔下的场景。

当然,从我的视角来看,每个场景还得给导入的读者提供一些关于易经的新知和资讯。这样的创作场景才是最有价值,同时也最接地气。



如此一来,我在易经故事的系列中,尝试将历史、现实和地理山川、天文玄幻等等元素交融搭配在一起,让创作场景更加丰富。

一位读者给我私信道,“我把你写的易经系列看完了,能把易经和生活联系的如此紧密的文章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看了你的文章让我从生活的角度对易经又有了新的看法,正所谓开卷有益!”。

读者的这些评价也让我相信,创作中唯有那些能够给读者提供熟悉的新奇元素的场景,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