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有遠慮,不如先自我改變,做些有效的方法

自從高中招生限額以後,現在的父母都愁壞了。

每年的中考考生,一半可以讀高中,另一半要分流到技術學校或社會上。考不上高中的那一半考生,是一定不能就讀公立的高中的,除非花高價讀私立學校。而私立學校的費用,又有多少家庭能承受得起?

最近,我聽見一羣年輕的媽媽在商量如何讓孩子留級的事宜。我很奇怪,她們的孩子才小學低年級,怎麼就急着留級?年輕媽媽說:“現在孩子的成績那麼差勁,跟不上,不讓他留級,就永遠跟不上了,以後怎麼考高中?上不了高中的話,怎麼考大學?”

現在的父母,無論他們自己讀過沒讀過大學,都有共同的熱切的心願,盼望孩子考大學。孩子不考大學或失去機會,他們就焦慮了。他們擔心孩子考不上大學,以後少了選擇工作的機會。然後,孩子賺不了錢。再然後,孩子過不了好生活,一輩子就被毀了。

考大學!自家的一定要考大學!考大學要從娃娃抓起!

美好的想法與骨感的現實總有差距的。

有些家庭中,考大學只是父母的想法,不是孩子的想法,然而,要去實現大學夢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這就矛盾了。

現在的孩子不愁喫,不愁穿,每天都有好喫好喝的食品侯着,有電視電腦手機平板玩具等娛樂着,爲何要動腦筋花心思去苦讀詩書呢?

玩樂是天性,勞苦是人的天敵。人是趨樂避苦的,孩子也不例外。願意喫苦、主動喫苦是逆天的行爲。孩子能從小喜愛喫苦主動喫苦,那是神童。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一般不會主動愛上讀書學習愛上喫苦,他們沒有逆天的勇氣,除非父母刻意培養。

許多父母,並沒有刻意去培養孩子愛學習的習慣,他們自己都不喜歡學習,有空就去聊天打牌玩手機,有的忙着打工賺錢,反正就是沒有空閒陪伴孩子成長。他們由着孩子天生天養,卻又要孩子有逆天的行爲。這就更矛盾了。

當孩子成績不好時,這些矛盾加焦慮的父母,就會咬牙切齒。先把孩子打一頓?捨不得。罵一頓?必須的。用最毒的語言罵。先解解氣,發泄情緒。太恨鐵不成鋼了!然後呢?怨!嘮嘮叨叨地埋怨!再而,想辦法!哪怕是驅鬼僻邪的土方法,也來試一試。總得要孩子走上讀書的光明大道。責罵埋怨驅魔許願的方法都用上了,孩子依然是讀不好書,他們就想到了留級的方法。

在我小時候,九年義務沒有普及,同學們愛什麼時候留級就什麼時候留級,只要交學費就行。現在的孩子,享受着九年義務,免費讀書,不是想留就能留的。要醫院開證明請病假辦各種手續等等,必須經過繁瑣的手續之後纔可以留級,否則就是放棄義務教育。

動不動就嚷着讓孩子留級,也不是好辦法。難道留一級,學渣就會逆襲?

在學習的道路上,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如何引導孩子愛上學習?

1、榜樣的力量。

都說身教勝於言傳。父母愛上看書學習,會起到榜樣的作用。

2、督促的力量。

對於孩子的不自覺,父母的監督督促很重要。特別是電子產品氾濫的時代,父母幫助孩子把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控制在兩小時之內,適當抽出時間去閱讀刷題等,養成每天一學、每天一小進步的習慣,很有必要。

愛上學習,從娃娃抓起,也要從父母做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