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聖》:只要有愛,人生就不孤單


《一個人的朝聖》是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2年。

作品講述了主人公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幹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後默默退休,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隔閡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國的鄉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最後,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

87天,627英里的徒步旅程對於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而這份堅持和執着源於幾十年朋友之間的那份信任和依託。沒有比這再純真的友情了,沒有比這再偉大的友誼了。而對於哈羅德自身而言,這的確是一種挑戰,一種對人生的挑戰,對家庭的挑戰,對社會的挑戰。

主人公哈羅德的出發點是爲了給予友人希望,最終卻實現了自我救贖,激發了對自我價值的再次肯定、對成長缺陷的新認知及對現實命運的接受和理解。同時,其妻子在等待及關注哈羅德的過程中,對痛苦的逐一進行審視,觸發了對愛的全新領悟和對自我的重新認識。

這是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並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悲傷最好的狀態不是凝固,而是融化。

《一個人的朝聖》,它留給我的是涓涓細流對心靈的浸潤,是一種溫暖,傳遞的是一種正能量,教會人堅守自己的信念。

走完一個人的朝聖之路,沒有偉大的夢想,強大的信念依然可以到達理想的彼岸。

而身患絕症即將離世的奎妮,在等待哈羅德的到來時,一直在寫回憶錄,哪怕最後不能動彈,也費勁力氣讓護士幫她記錄下來,只是爲了告訴哈羅德她對他的愛,喜歡還有逃避。

因爲看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內容忘得差不多了,但我仍然記得看完之後的感受就是覺得奎妮不值得。

哈羅德有自己的家庭,而且也只是公司普通的一個員工。奎妮不管在工作能力還是其他方面都是一個優秀的女性。她爲了哈羅德丟失工作,一路向北逃離到海邊,並在海邊建了一個花園,用終身的時間去思念哈羅德直至即將離開人世才寫出了信件。

而哈羅德從來也不知道那個偶爾被他關懷了一下的女孩,可以用一生的愛戀來支撐她後來一個人的孤獨歲月。

可是後來隨着時間推移,才覺得人世間的很多情感並沒有正確錯誤之分,也沒有值不值一說,有的只是當事人的心甘情願。

或許就是那麼一瞬間,你溫暖了我一下,讓我在後來的日子裏一想起便覺得甜。那種甜沁人心脾,所以不想忘也不願忘。

每當痛苦來臨時,我依然還記得那溫暖,像冬日暖陽的光傾斜在身上。

時間久了,或許已不單純是喜歡與愛,更是一種信仰。堅信自己的那點堅持,可以收穫到更多的力量。哪怕不能在一起,心裏還有愛,便不覺得孤單。

這一路是贖罪,也是對個人和生活的探索。

這一段旅途也教會了我們,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摯愛的人。

其實書中的哈羅德就是你,就是我,就是苦苦在現實中掙扎的普通人。

就像村上春樹icon說的,孤獨一個人也沒有關係,只要發自內心的愛一個人,人生就會有救,哪怕不能和他在一起。

我想,在奎妮寫回憶錄,而哈羅德一個人跨越整個英格蘭去看奎妮的過程中,看似都是一個人行走在朝聖的路上,實則也是他們達成共識,默契,放下與救贖的過程,更是他們心靈的一步步靠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