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新手的通病:太把寫作當回事,看清這3點,人人都能寫

一、重新認識寫作的三個本質

如果你還認爲,寫作是文化人才能做的事情,那我要告訴你:你落伍啦。

這是自由表達的時代,有想法,想表達,認識字,就一定能寫作。

因此,千萬不要把“寫作”太當回事,大多數人都把它想複雜了,還停留在筆墨很貴,文人專屬的時代。

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寫作幾乎是零門檻的事,認清寫作的這3個本質,真的人人都能寫。

要知道在寫作這件事情上,根本沒有所謂的“新手”一說,你只需要明白以下3點:

首先、沒有人是從零開始寫作的。

這是《卡片筆記寫作法》這本書的作者申克阿倫斯,在書中明確提出來的一個觀點。

圖片

當你需要記住一個想法,一句話,或者一個新概念的時候,你是不是要把它寫下來呢?

我們作爲學生,要參加考試,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讓老師、家長看到,哪怕是做演講,開會,我們也要有紙和筆來記錄。

我們要寫下那些我們擔心忘記的東西,還要寫下那些我們試圖記住的東西,每一點腦力耕耘都是從寫開始的。

仔細想想,這是不是我們從小就在做的事情呢?

所以,寫只是我們想法的一種呈現形式而已。

動筆之前,想法和素材都是已經出現過了,你只是如實記錄而已。腦子裏沒有的東西,也不能自己出現在白紙上。

任何一個有想法的人,都不可能從零開始寫作。

其次,寫作不是孤立的行爲,而是大腦的一套工作系統。

你是不是會經常對着空白屏幕,或者一張白紙發呆呢?那是因爲你把“寫作”跟與其內容相關的主要腦力活動分開了。

既然沒有人從零開始寫作,在動筆之前,發生在大腦中的活動就不能被忽略,這就包括從輸入到輸出的整個過程。

比如讀書,思考、理解,記筆記,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後纔會呈現在紙面上。

寫作只不過是把以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進行組織說明和闡釋,變成看得見的書面材料而已,同時以確認或檢驗自己,對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完全理解了。

這也是費曼學習法的精髓——以教爲學,在對信息進行闡釋的過程中,無論是書面還是口頭形式,自己能說清楚,別人能聽明白,說明你真的理解了,也學會了。

寫不出來,說明你沒有真正的理解,或者是你忽略了看不見的思維過程,卻奢望新的想法和靈感自動送上門來。

這樣被動等待靈感的寫作,是不可靠的,也是無法長久的,只有把寫作當作整個流程中的一部分,建立完整的閉環系統,寫作就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圖片

其三、寫作不是計劃的產物,而是思想自下而上自動生長的結果。

我們一直以來所受的教育,都告訴我們,要完成一項寫作任務,必須自上而下地按照這樣的流程來做:

首先確定寫作主題,然後明確你的觀點,接着尋找相關證據,蒐集素材,最後得出結論。

而且更有甚者,會把每個階段需要花費的時間,進行看似合理的預估,我們只需要按照進度,每天穩步推進就好了。

然而事實證明,很少有人能夠在預定的計劃之內,順利完成寫作任務。

畢竟文字表達的工作,不是“把大象裝進冰箱”那樣的機械化地線性流程,可以按部就班地實施,而是充滿隨機性和靈活性的創意活動。

所以自上而下的制定計劃,對於真正的寫作,可以說是毫無用處。

而當我們不再專注於做計劃,而是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有意識地積累能夠對我們的成長,產生長期價值的素材,通過卡片筆記的方式,形成一個想法庫集羣。

某些想法就會隨着時間、空間的變化,不斷連接新想法,互相碰撞,產生化學反應,最終連點成面,讓主題和靈感自然的呈現出來。

卡片盒內的筆記,就是我們的創意素材庫,可以隨時打開,尋找筆記之間的關聯,然後像拼搭樂高積木一樣,根據現有的素材,就能完成一篇主題分明的寫作任務。

更重要的是,這些拼接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爲每天我們都會有新的筆記,進入卡片盒,我們的大腦,也總會在盒內的筆記間遊走,你永遠都無法預料到會產生什麼樣的新創意。

因此,多個主題的寫作同時進行,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高質、高產的盧曼先生,就是用這種方式,30年寫了58本書。

圖片

從一名普通的公務員,成爲聲明顯赫的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的終身教授。

這就是讓信息自下而上,自動生髮的最大價值所在。

想象一下,寫作時不再依賴隨機的靈感,也不再到處尋找素材,只需要擁有一個卡片筆記盒,做一個熟練的拼接工人,這種感覺會不會令人心生愉悅,動力滿滿呢?

明白以上三點,你就會明白,寫作根本就不是問題,只要你願意從今天開始,有意識地在日常地知識輸入過程中,收集、記錄自己的想法。

做一個屬於自己的卡片筆記盒,不浪費每一條筆記上的想法,你就能很快進入寫作狀態,寫到根本停不下來。

二、學會製作卡片筆記盒,讓寫作素材信手拈來

至於如何開始做卡片盒,也只需記住三個步驟:

第一步,準備隨時記錄的工具。

在學習讀書的時候,或者與人交流溝通時,手裏隨時準備一支筆,如果腦海中產生了一個好想法,不要猶豫,馬上寫下來,或者記在手機軟件裏。

如果時間不允許,就簡單記錄一下關鍵詞,或者使用電子工具輔助錄音,作爲臨時筆記

第二步,加工整理臨時筆記。

有時間的時候,通常在兩天之內,就要重新回顧記錄的信息,思考這條信息有哪些長期價值,對你的工作學習能有什麼具體的幫助。

有沒有必要整理成簡單明瞭的筆記,讓你隨時看到,都能提醒自己,這條筆記可能會跟其他信息產生某些關聯。

保存下來,持續積累,直到某一個想法成形,就可以組織成一篇文章,或者著作出書。

沒有保存價值的筆記,就可以進入垃圾箱裏,不再佔用自己有限的腦部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卡片盒的每一條筆記都是經過思考後的重新記錄,而不是簡單的進行知識搬運,只有這樣纔有利於信息的再次開發利用。

圖片

第三步,做好索引標籤,完善卡片盒。

筆記如果只是簡單地堆積在一起,要不了多久,你的筆記本就會成爲信息的墳場,讓你再也沒有心情,也沒有動力去翻看,查找。

而你曾經付出心血所做的記錄和思考,也將付諸東流,前功盡棄。這會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而卡片盒筆記的標籤,就是將所有筆記做一個簡單的標識索引,便於查找並整理。

由此也將卡片盒裏的筆記分爲了兩類:

1、文獻筆記,標籤主要記錄筆記的來源出處等信息,簡短地寫下書目和頁碼。

2、永久筆記,記錄這條筆記與其他筆記的邏輯關係,可以是前後上下彼此靠近的筆記,也可能是在別處,不相連的地方。

這樣的筆記纔算是一個完整有效的筆記系統,才能真正發揮卡片筆記的最大效果——積累知識資產。

三、思考不止,寫作不斷

總之,寫作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落實到紙上的過程而已。

拿起筆,把好的想法記錄下來,放進卡片盒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筆記系統,然後讓你的筆記與你的成長同步更新;

讓寫作變成是對自己學習成長過程的真實記錄;

讓你的成長變得有跡可循,能夠不斷累積勢能,產生知識的複利效應,加速成長的步伐。

因此,不要把寫作看得太複雜,只把它當作對自己生活、工作軌跡的如實記錄,對自己思維變化的觀察,反思和總結。

是見證個人成長過程、積累知識資產的有力工具,是一件無論如何都要做的事情,寫起來就不再是一件難事。

願你帶着“我手寫我心”的態度,從《卡片筆記寫作法》法開始,勇敢邁出寫作的第一步吧。

圖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