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子貢

        對子貢,我心中充滿嚮往。擁有一流的口才和豐厚的財富,恐怕是很多人的追求吧。不僅如此,還能夠爲老師守孝六年,這樣重情重義的人恐怕在世界上也很難求了!

      關於子貢的言行,做收集便於日後細品。分別如下:

1、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貢認爲老師爲人溫和、善良、恭敬、自制、謙退,靠這樣得到他國的詳細政治資料。可見,在他心中,孔子的地位。另外溫良恭儉讓,也讓我向往,希望能夠這些品質。

2、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想知道自己的表現如何,貧窮不諂媚,富有不驕傲。孔子認爲還可以,不過可以有更高的境界。富有的時候,可以做到富而好禮!跟着老師讀《論語》之後,我深感自己有很多要學的,還可以很多方面精益求精的。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要成爲德行的君子,就要先設法實踐自己想說的話,實踐了之後再表達出來。這纔是言行合一。但是這點,我真的還要好好修煉。畢竟,很多時候不是我想就能夠行的。還是說盡量有把握的事,纔不會讓人家覺得我在吹牛!

4、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子貢想要廢除告朔之禮所供的活羊。孔子說:“賜啊,你不捨得那隻羊,我不捨得那中禮。”雖然子貢很有經濟頭腦,但是孔子認爲至少羊在,能夠提醒諸侯應臣服天子。也許有些事,我們做不做沒人知道。但是天知地知我知就是有人知。

5、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子貢的智慧、言語、行爲都中規中矩,是專業人才,但孔子希望他能夠在成德上再加努力。我認爲自己既然沒有子貢厲害,那德行更要努力啊!

6、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子貢很喜歡評論別人的優劣,孔子就故意問他,與顏淵比,誰比較優秀。幸好子貢回答得體,老師反倒安慰我和你都比不上。意思是:子貢啊,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不必都去評論比較。看到這裏,我以後少評論他人優缺,要反觀自己的優缺。正視自己的不完美,努力是我的優勢,學識和德行就要不斷完善。我愛我愛自己!

7、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需要一輩子去堅守。另外人際關係複雜多變,有時候力不從心,有時候互相沖突,有時候顧此失彼。豈是我個人所決定的?不過,堅守住就對了!

8、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老師在文獻與修養方面的成就有機會聽到,但關於人性與天道我們沒機會聽到。子貢是唯一發現天道重要性的學生,實屬難得。另外孔子提出“仁”正視基於他對人性的思考,認爲仁就是人生正途,理應行之。

9、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好學者不管身份、角色、年齡、輩分,只要懂得比自己多,就向他請教。想清楚這點,這世界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不能夠趨炎附勢、更不能看不起任何人。

10、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爲仁之方也已。”

      行仁就是在自己安穩立足時,也幫助別人安穩立足,在自己進展通達時,也幫助別人進展通達。從兩方面去努力,希望於別人能夠站得更穩,可以走得遠。

11、冉有曰:“夫子爲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爲也。”

      哪怕是詢問他人,都要注意言語上的修飾。看來子貢真是機智,通過引經據典來得知老師的心意。

12、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日:“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孔子謙虛認爲是自己年輕貧困卑微,所以學會一些瑣碎的技藝。好漢不怕出身低,可見在社會上有所成就的人,反倒能夠因爲艱苦激起奮鬥的意念,成就自己非凡的大事。

13、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日:“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子貢問法婉轉含蓄,善用比喻,說話恰到好處,只有瞭解的人能理解。這師生對話既能顯示學生口才,也能顯示學生的抱負,即希望得君行道,濟助天下百姓!

14、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15、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子路剛強又好勇,在亂世中恐怕難以免禍。昨天看《典籍裏的中國》,深受感動。孔子認爲子路是他的依靠,保護了他四十年啊!

16、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人一生往往受制於性格而無可奈何,知道“過猶不及”,就要設法修正自己,以合乎中庸之道。

1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孔子認爲百姓不信賴政府,國家就無法存在。現在國家軍備、糧食也應得到充足,才能夠保護大家。

18、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爲?”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槨,猶犬羊之槨。

      君子活着不僅要質樸,還要加以文飾。因爲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19、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20、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爲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1、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22、子貢日:“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23、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24、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2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爲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27、子貢問爲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8、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9、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30、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息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爲知者,惡不孫以爲勇者,惡訐以爲直者。”

31、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32、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33、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34、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日:“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35、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爲也!仲尼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36、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爲恭也,仲尼豈賢與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爲知,一言以爲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以上皆爲子貢的言行,一言一行伴隨終身。既然選擇走上君子之路,就必須加以文飾。很多時候我們不僅感嘆子貢的口才,也佩服他經商的頭腦。而子貢在學生們之間也有一定的威信,可見地位之意義。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