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趣事知多少(历史故事)

中华文化实在博大精深,秦歌楚辞汉贼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已在人类文化星河中光辉夺目传扬数千年,而一样渊源深厚的对联文化,作为群星璀璨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也在灿烂文明中煜煜生辉。

对联又叫楹联,是写在纸、布、或者竹子上的对偶语句。在它横空出世之前,它的胎教就很到位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联的由来与古时候的桃符有关。据说桃木辟邪。周朝时期,人们便把写有神荼、郁垒名字的桃符悬挂在门上,以驱鬼避邪。五代时,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后蜀主孟昶亦亲自写下“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句子。明代时期,民间对对子的习俗开始流行,对联的名字便从此时开始出现。对联的春天到了清代正式姹紫嫣红到来。天选之子李渔闪亮登场,他写下了许多精彩对联,并且留下一部《笠翁对韵》留传后世。

到了今天,过大年贴春联成为了华夏子孙必不可少的传统保留习俗。对联作为利用汉字特征写成的一种民族文体,还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它盛行其道发展的巅峰期,华夏之人对对子的癖好已登峰造极。文人墨客,甚至市井之人,都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对上几联。关于对对联的奇闻趣事也就层出不穷。现大海拾贝,为大家呈现三四。

※一代权臣与千古诗仙的PK

杨国忠是拥倾城倾国之色杨贵妃的堂兄,杨玉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一人得道,这堂兄跟着鸡犬升天做了唐玄宗当朝的宰相。然而这一代佞臣宰相权倾天下,肚里却撑不了船,竟嫉妒起李白的才华来。无时无刻就想嘲弄羞辱他,一天他不怀好意找李白对对子,出了一个语意双关的上联借机骂李白: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李白想起曹植七步成诗,他亦不慌不忙从容笑道:“请大人走几步,几步内若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听了,赶忙起来就走,刚迈出一步,李白立马对道:“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

杨国忠听了满面羞惭,只怪自讨尴尬。原来此联“锯”谐“句”,“蹄”谐“题”,杨含沙射影想骂李是猴子。李白下联不仅十分工整,又巧妙的反击了杨国忠的嘲弄,毫不留情回骂杨为畜生。


※豪放大家对联栽跟头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诗人,留名千秋万代。其实他还有一个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叫佛印,也非常出名。

佛印是宋朝金山寺的高僧。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5岁能背诵近千首名诗,被誉为神童。成年之后,佛印受到佛法感召,在家乡出家为僧。此后又到金山寺做了主持,在这里结识了苏东坡。但是两人并不是一见如故,苏东坡起初甚是骄傲,还有些看不上佛印。

在金山寺附近游玩时,听闻金山寺住持佛印是个高僧,并且才能远近闻名。苏东坡听说后心中很不相信,于是亲自前往金山寺,决定会一会传说中的高僧一决高下。佛印亲自接待了他,两人在庙中对坐讲禅,苏东坡想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学,遂滔滔不绝的从朝政讲到历史,又从人物风景讲到作诗绘画,佛印一直微笑着静静聆听,一言不发。

东坡就私下认为佛印不过徒有虚名,其实胸无点墨墨水,所以才沉默寡言,就小小讥讽佛印是个骗子,说完之后,已经是口干舌燥的他拿起茶水润喉。见到苏东坡不准备说话了,佛印才将这狂放不羁大才子话中说的几个不尽完善之处地方,作画龙点睛的补充,完整,并真心实意称赞苏东坡是有真才实学的才子。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原来并不是回答不上来,而只是出于礼貌的聆听而已,内心就感到十分羞愧。后面他们一来二往,成为了知己好友,两人经常结伴出游。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跟佛印熟识之后,苏东坡也改不掉自己骨子里的争强好胜与恃才放旷的傲气,经常想要跟佛印一争高下,因此两人之间闹出了不少奇闻轶事。有一次,佛印和苏东坡结伴进山踏青,两人路过一小河,风景很好,就坐在河边休息看山看水赏风光。正好一条野狗,叼着一根骨头,津津有味在河边上啃食。苏东坡转念一想,出了一个上联:狗啃河上骨。“河上”跟“和尚”谐音,他借机讥讽出家当和尚的佛印。没想他他还没得意洋洋多久,佛印想都没想,一边拿起苏东坡题有自己诗句的折扇就扔进河里,一边从从容容对出下联:水流东坡诗。这里“诗”和“尸”同音。苏东坡听后脸红不已,十分羞愧。

※傲秀才自取其辱


清代广东地区,有一位年轻人,年纪轻轻考上秀才,少年得志的秀才很是骄傲。尽管自从考了秀才后,再屡试屡败,连着几次乡试都不中,成不了举人就没资格做官,但他还是高傲地目中无人。

有一回,他路过一私塾,当时有先生正在授课,讲到了孔子饮食有豆酱、稻米饭等等。秀才听到这里,很不礼貌的打断先生的话,说了一副对联:

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哪个是先生?

所谓菽,就是古代对黄豆的称呼,而黍和稷都是一种谷物,类似于小米,据说是狗尾草和驯化而来的小米和其他农作物杂交而来。

上联有两层意思,表面来看,秀才是问,稻子、高粱、黄豆、麦子、黄米、黏米,这几种杂交作物,哪一个是先培育出来;但后一句“许多杂种,哪个是先生”,却是骂人,因为先生以前就指教书先生,这秀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起骂了学生与先生皆杂种,甚是不敬与狂妄,简直欠揍!

然而教书先生并不生气,只是对学生说:“既然有人出对联,你们谁来对一下?正好也算是考考你们了,这种对联简单到不足挂齿,你们应该都会吧。”说完,随手指出一位学生,让他来对。

这学生不慌不忙站起来,先回了一句先生是,然后挺直腰板,看着秀才,有板有眼字正腔圆道出下联:

诗书礼易春秋,都是正经,何必问老子!

一个小孩信口就对来,工整对仗无懈可击,又痛快淋漓回骂得对方哑口无言接不了招,这傲秀才无地自容只得逃之夭夭。

※洋人班门弄斧打脸自己


据说八国联军进犯中国时,有个洋人代表不息量力也想在中国人面前卖弄一番对对子。他洋洋自得摇头晃脑给出了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战。”无耻的侵略者耀武扬威的表达他们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与明目张胆的挑衅。

当时清廷的众多官员,瞠目结舌,面面相觑。正在全场闷声窒气、尴尬不堪之时,清廷要员中一个下属忍无可忍。义愤填膺的他昂首挺胸站起来,才气斐然地朗声大气道:“这区区上联对个下联是轻而易举:我的下联是:伪为人,袭龙衣,魅魑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这一对答,使帝国主义分子们大出意外,十分狼狈

这幅对联是典型的拆字联。上联“骑”字拆开为“奇”和“马”字,“张”拆“长”和“弓”,“琴瑟琵琶”四个字上面有八个王字,八大王意寓八国联军,繁体字中单加戈是战。上联暗含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而我清朝官员巧用“魅魑魍魉”四个字中的“鬼”都是在边上,合加手是拿“四小鬼鬼鬼犯边”意寓八国联军贸然侵犯中国的边境。是义正辞严的斥责与毫不留情的控诉侵略者无耻的小人行径!合手即拿意思是我华夏人们即使单枪匹马,依然战力十足,不惧列强。

这一千古妙对可谓有力打击了八国联军大举侵华的嚣张气焰和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嘴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