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趣事知多少(歷史故事)

中華文化實在博大精深,秦歌楚辭漢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已在人類文化星河中光輝奪目傳揚數千年,而一樣淵源深厚的對聯文化,作爲羣星璀璨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也在燦爛文明中煜煜生輝。

對聯又叫楹聯,是寫在紙、布、或者竹子上的對偶語句。在它橫空出世之前,它的胎教就很到位了。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對聯的由來與古時候的桃符有關。據說桃木辟邪。周朝時期,人們便把寫有神荼、鬱壘名字的桃符懸掛在門上,以驅鬼避邪。五代時,桃符上開始出現聯語,後蜀主孟昶亦親自寫下“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的句子。明代時期,民間對對子的習俗開始流行,對聯的名字便從此時開始出現。對聯的春天到了清代正式奼紫嫣紅到來。天選之子李漁閃亮登場,他寫下了許多精彩對聯,並且留下一部《笠翁對韻》留傳後世。

到了今天,過大年貼春聯成爲了華夏子孫必不可少的傳統保留習俗。對聯作爲利用漢字特徵寫成的一種民族文體,還被國務院列爲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它盛行其道發展的巔峯期,華夏之人對對子的癖好已登峯造極。文人墨客,甚至市井之人,都能信手拈來脫口而出對上幾聯。關於對對聯的奇聞趣事也就層出不窮。現大海拾貝,爲大家呈現三四。

※一代權臣與千古詩仙的PK

楊國忠是擁傾城傾國之色楊貴妃的堂兄,楊玉環集三千寵愛在一身,一人得道,這堂兄跟着雞犬升天做了唐玄宗當朝的宰相。然而這一代佞臣宰相權傾天下,肚裏卻撐不了船,竟嫉妒起李白的才華來。無時無刻就想嘲弄羞辱他,一天他不懷好意找李白對對子,出了一個語意雙關的上聯藉機罵李白:兩猿伐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李白想起曹植七步成詩,他亦不慌不忙從容笑道:“請大人走幾步,幾步內若對不上,算我輸!”楊國忠聽了,趕忙起來就走,剛邁出一步,李白立馬對道:“一馬隱身泥裏,看畜生如何出蹄!

楊國忠聽了滿面羞慚,只怪自討尷尬。原來此聯“鋸”諧“句”,“蹄”諧“題”,楊含沙射影想罵李是猴子。李白下聯不僅十分工整,又巧妙的反擊了楊國忠的嘲弄,毫不留情回罵楊爲畜生。


※豪放大家對聯栽跟頭

衆所周知,蘇東坡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詩人,留名千秋萬代。其實他還有一個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叫佛印,也非常出名。

佛印是宋朝金山寺的高僧。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5歲能背誦近千首名詩,被譽爲神童。成年之後,佛印受到佛法感召,在家鄉出家爲僧。此後又到金山寺做了主持,在這裏結識了蘇東坡。但是兩人並不是一見如故,蘇東坡起初甚是驕傲,還有些看不上佛印。

在金山寺附近遊玩時,聽聞金山寺住持佛印是個高僧,並且才能遠近聞名。蘇東坡聽說後心中很不相信,於是親自前往金山寺,決定會一會傳說中的高僧一決高下。佛印親自接待了他,兩人在廟中對坐講禪,蘇東坡想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學,遂滔滔不絕的從朝政講到歷史,又從人物風景講到作詩繪畫,佛印一直微笑着靜靜聆聽,一言不發。

東坡就私下認爲佛印不過徒有虛名,其實胸無點墨墨水,所以才沉默寡言,就小小譏諷佛印是個騙子,說完之後,已經是口乾舌燥的他拿起茶水潤喉。見到蘇東坡不準備說話了,佛印纔將這狂放不羈大才子話中說的幾個不盡完善之處地方,作畫龍點睛的補充,完整,並真心實意稱讚蘇東坡是有真才實學的才子。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佛印原來並不是回答不上來,而只是出於禮貌的聆聽而已,內心就感到十分羞愧。後面他們一來二往,成爲了知己好友,兩人經常結伴出遊。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跟佛印熟識之後,蘇東坡也改不掉自己骨子裏的爭強好勝與恃才放曠的傲氣,經常想要跟佛印一爭高下,因此兩人之間鬧出了不少奇聞軼事。有一次,佛印和蘇東坡結伴進山踏青,兩人路過一小河,風景很好,就坐在河邊休息看山看水賞風光。正好一條野狗,叼着一根骨頭,津津有味在河邊上啃食。蘇東坡轉念一想,出了一個上聯:狗啃河上骨。“河上”跟“和尚”諧音,他藉機譏諷出家當和尚的佛印。沒想他他還沒得意洋洋多久,佛印想都沒想,一邊拿起蘇東坡題有自己詩句的摺扇就扔進河裏,一邊從從容容對出下聯:水流東坡詩。這裏“詩”和“屍”同音。蘇東坡聽後臉紅不已,十分羞愧。

※傲秀才自取其辱


清代廣東地區,有一位年輕人,年紀輕輕考上秀才,少年得志的秀才很是驕傲。儘管自從考了秀才後,再屢試屢敗,連着幾次鄉試都不中,成不了舉人就沒資格做官,但他還是高傲地目中無人。

有一回,他路過一私塾,當時有先生正在授課,講到了孔子飲食有豆醬、稻米飯等等。秀才聽到這裏,很不禮貌的打斷先生的話,說了一副對聯:

稻粱菽麥黍稷,許多雜種,哪個是先生?

所謂菽,就是古代對黃豆的稱呼,而黍和稷都是一種穀物,類似於小米,據說是狗尾草和馴化而來的小米和其他農作物雜交而來。

上聯有兩層意思,表面來看,秀才是問,稻子、高粱、黃豆、麥子、黃米、黏米,這幾種雜交作物,哪一個是先培育出來;但後一句“許多雜種,哪個是先生”,卻是罵人,因爲先生以前就指教書先生,這秀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起罵了學生與先生皆雜種,甚是不敬與狂妄,簡直欠揍!

然而教書先生並不生氣,只是對學生說:“既然有人出對聯,你們誰來對一下?正好也算是考考你們了,這種對聯簡單到不足掛齒,你們應該都會吧。”說完,隨手指出一位學生,讓他來對。

這學生不慌不忙站起來,先回了一句先生是,然後挺直腰板,看着秀才,有板有眼字正腔圓道出下聯:

詩書禮易春秋,都是正經,何必問老子!

一個小孩信口就對來,工整對仗無懈可擊,又痛快淋漓回罵得對方啞口無言接不了招,這傲秀才無地自容只得逃之夭夭。

※洋人班門弄斧打臉自己


據說八國聯軍進犯中國時,有個洋人代表不息量力也想在中國人面前賣弄一番對對子。他洋洋自得搖頭晃腦給出了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作戰。”無恥的侵略者耀武揚威的表達他們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與明目張膽的挑釁。

當時清廷的衆多官員,瞠目結舌,面面相覷。正在全場悶聲窒氣、尷尬不堪之時,清廷要員中一個下屬忍無可忍。義憤填膺的他昂首挺胸站起來,才氣斐然地朗聲大氣道:“這區區上聯對個下聯是輕而易舉:我的下聯是:僞爲人,襲龍衣,魅魑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即拿”。這一對答,使帝國主義分子們大出意外,十分狼狽

這幅對聯是典型的拆字聯。上聯“騎”字拆開爲“奇”和“馬”字,“張”拆“長”和“弓”,“琴瑟琵琶”四個字上面有八個王字,八大王意寓八國聯軍,繁體字中單加戈是戰。上聯暗含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而我清朝官員巧用“魅魑魍魎”四個字中的“鬼”都是在邊上,合加手是拿“四小鬼鬼鬼犯邊”意寓八國聯軍貿然侵犯中國的邊境。是義正辭嚴的斥責與毫不留情的控訴侵略者無恥的小人行徑!合手即拿意思是我華夏人們即使單槍匹馬,依然戰力十足,不懼列強。

這一千古妙對可謂有力打擊了八國聯軍大舉侵華的囂張氣焰和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嘴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