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转PM

2021年7月,大暑刚过。

自上一家呆了接近四年的公司裸辞后,辗转了三家公司,终于安定下来,成功上岸项目经理。

迫切的想吐个槽,项目经理的职位确实复杂!

这是折腾了几个月以后的收获,不同于技术岗位的纵深,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基于事业环境因素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每个公司,乃至同一个公司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都大相径庭。

不同岗位的人对你抛出不同的期望,leader的,leader+的,同事的和你自己的。

迎面而来的是否定、肯定、质疑、信任,也正是这些不同角色的声音帮助我把刚出海时佯装淡定下的恐慌转化成真正的笃定。

1. 变化

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已知方法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这意味着其实大多数中高管甚至基层都具备项目管理的能力。

而这项工作之所以没有被程序自动化的原因在于“变化”。

有人说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两件事,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的做事。

后者就是项目管理价值的体现。

那么如何正确的做事?

进度、质量、成本、干系人的诉求…这些难以控制的变量随着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一而论。

更难得是,即使你绞尽脑汁总结出一套堪称完美的流程模型并且顺利落地,也会因公司规模和战略的变动在某个时间沦为瓶颈。

科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被裹挟在汹涌的洪流里摸爬滚打,无一幸免。

只好奋勇向前,努力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段,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 操心

PM的工作绝对是一个费心费力(心力)的工作。

这种被客观因素和复杂人性充斥的交付过程是负责纵深技术岗位的小伙伴尤其讨厌的工作。

如果有选择,我更喜欢和耿直且相对纯粹的技术人员打交道。

奈何碰上互联网行业拥抱变化的本质,所以在不得不有人站出来的时候,项目经理站出来了。

3. 共情

经历过的几家公司组织架构都是弱矩阵形式,这也是国内最常见的项目管理环境。这种环境下,更考验项目经理的领导力及推动事情的能力。

作为一个新人,我发现这种情况下共情可以起到超出预料的帮助。

共情是统一认知相互理解的能力,即尝试去被人理解,并去理解对方。在工作中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情感问题,提升协作效能。

快速被人理解的办法就是分享,分享方式有很多种。

正式场合的会议、面谈、邮件,私下里的聚会、社交软件、动态。

我在新公司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的CEO很擅长分享,而且文笔很好,经常写一些全员信发给大家。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写文只是这些BOSS的必备技能之一。

我之前老板也擅长此道,有趣的是我大相径庭的读后感。

叶圣陶先生说: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

在更多时候,文字的沟通效果远远大于语言。

尤其是陌生人之间,也许认识你,就在这短短的几页的文字中。

所以充分发挥文字的魅力是有必要的,所以,内容很重要。

文字的内容,风格习惯,修饰手法都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感官差异。

例如:

1. 频率

每月一次,如月度总结一般例行公事

飞机上,儿童节,培训会后,任何时间地点的有感而发。

2. 内容

公司的愿景、战略方向、现状当前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小时候的回忆,对教育的看法,女儿的成绩等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感想看法。

3. 坦诚

回避众所周知的敏感话题和坦诚布公的无奈和信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