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認識自己,才能全情投入,保持積極的精力

託比是一家電腦公司的銷售員,有一筆金額可觀的交易似乎已經談成了。


可是,第二天,他發了一封郵件給客戶,沒有收到回覆。他又給客戶留了語音信息,仍然沒有回覆。


這時,託比就在想,肯定是客戶對這筆生意沒有興趣。肯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肯定是自己的銷售有問題。於是覺得不再跟進客戶。


但是,他的朋友勸他說,或許是客戶因爲其他事情耽擱了,還是再發一封郵件跟進一下吧。


果然,託比發出郵件10分鐘後,客戶就回復了郵件,並解釋說由於度假耽擱了。而且很有興趣交談下一步的流程。


從託比的事可以看出,影響託比的都是他自己的想象,而不是事實本身。




《精力管理》一書中提到,“我們常常在周圍的人身上看到憤怒、憎恨、傲慢或貪婪,卻很少承認這些情緒也存在於我們的內心。”


那麼,我們如何通過正視事實,認識自己,保持積極的精力呢?


根據書裏的內容,我重點分享3個方法:


首先,誠實地看待自己,從事情真相看待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只要清晰地認識自己,看清楚是什麼阻礙了我們自己全情投入。


想一想,現在的你把精力用在了哪裏,取得的效果跟你的預期有差距嗎?


比如,開頭故事中的託比,只從自己的角度來解讀客戶的不回覆信息,反而沒有去分析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差點錯失大客戶。


其次,不要爲保護自尊而欺騙自己。


自我欺騙往往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爲人們帶來短期的安慰,反而會帶來長期的惡果。


人們爲了維護自我設想的形象,會採取一系列的措施,讓自己的言語舉止符合自我設想的形象。


比如,恃強的人,出於對內心深處軟弱無力的恐懼,會粗暴蠻橫地對待別人。


比如,很多成功的領導者,因爲不願意承認內心的不足,可能會吹噓自己的成就,炫耀自己的資本。


就好比,人只要撒一個慌,後面就會撒更多的謊,從而創造出一種相安無事的假象。


再次,永遠保持開闊的胸懷,接納一切。


《道德經》裏說,“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以開放的心態看待自我,就會獲得內心的安逸和自由。


面對真相,也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認同自己的不成熟的表現。


成功的領導人,都保持了謙遜、樂於分享的品格。而正是他們這些品格,也給了別人成長的空間。


真正的謙遜,更容易讓人具有包容的心態,接納一切不同的意見,接納不同的人。


精神學家愛德華·惠特蒙寫到,“我們只有滿懷震驚的看到真實的自己,而不是看到我們希望或想象中的自己,纔算邁向個人現實的第一步。”


因此,認識自己,不在表象上投入過多的精力,才更有可能看清事實和真相,全情投入,從中獲得學習和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