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經典,終身受益~學而篇1.12

愛上經典,終身受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論語》學而篇的第十二章。

原文,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白話的意思是,有子說:“禮在運用時,能用和纔是最可貴的。先王的大道,這是最美的地方。小事大事都遵循禮,但是也有行不通的;只知道爲了和而和,不用禮來節制的話,也是行不通的。”

有子,姓有名若,是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地位甚高。

此章我們可以分爲兩部分來學。第一部分是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那麼禮是什麼意思呢?朱子說,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意思是禮是天地之序也,天地也就是自然,自然而然就有一種規矩。人事之儀則是說人與人之間,待人、處事、接物時所遵循的禮儀規則。

禮不是聖人制造出來約束人的,實際是自然的秩序,使大家各安其份。

先王:是指古代的聖王、天子,又是聖人又是天子,比如堯,舜,禹,湯。

先王之道:就是古代聖賢帝王治國安邦之大道大法。

斯:此,這個。指“禮”,也指“和”。即“禮能用何”,“和在理中”。

美:美好,古代美與善可以通用。

禮之用,和爲貴。《孝經》曰:禮也者,敬而已矣。就是說敬是禮的根本,李炳南老先生說,禮,講規矩,不能亂。但在用時應當以和爲貴。

先王的大道美在能夠運用禮,用禮時,又能用和,達到不偏不倚的狀態,就是中庸之道。

在《論語》堯曰篇中,堯對舜說,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意思是上天的命數已經落到你身上,好好執行中庸之道,要是四海困窮,你的天命也就永遠終結了。歷代的聖王都是將大道命數,四海生機與中庸緊緊地相連。

第二部分是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由:就是遵循的意思。節就是節制。小事,大事只知道遵循禮,不知道用和,所以有時行不通。有的家庭過分強調禮節,強調尊卑有序,大大小小的事都依禮而行,就缺少了一份和氣溫情。

比如家裏來了客人,孩子該從房間裏出來向客人問好,但可能孩子正在投入地做一件事,沒有及時出來,這時大人把他強行喊出來,並指責,訓斥他沒禮貌,結果是孩子向客人問了好,但心裏卻有怨恨,客人也不好意思,氣氛很尷尬。

如果我們的禮讓人不自在,那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很呆板的只知道用禮,而忘記和,是行不通的。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光知道以和爲貴,不用禮去節制,也是行不通的。

比方說在考試的時候,看到學生在互抄答案,老師爲了大家和睦,就默許了。這是求得了表面的和諧,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違背了原則,是不可行的。沒有禮去節制的和是假的,沒有禮節制,就沒有真正的和。

還有,我們與人交往,如果不分情形,不分身份,一味地用一種禮,也會導致麻煩。比如我們學了傳統文化,學會對人行禮,鞠躬,路上見到一位老太太,自己不認識,上去就鞠躬,這樣會嚇着老人家的。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個微笑,這也很好。

禮是帶溫情的,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守那些教條。

錢穆先生對這章有一個概括,說本章大意,言和必和順於人心,當使人由之皆安,若強立一禮,終不能和,又何得行?故禮非嚴束以強人,必於禮得和。此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也就是說禮和並用,以敬爲禮之本,以和爲禮之用。

好,以上就是我對這一章的導讀,有不當之處請師友們批評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