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欣賞藝術最需要什麼?文/胡柳煙

你覺得欣賞藝術最需要什麼


人們對藝術的誤解來自認知偏差,甚至被人刻意區分了高下——高雅藝術,大衆藝術,殊不知那些只是藝術種類不同,卻用來表現羣體的尊卑觀念與部分人的優越感。


如此不平等的眼光,只不過是一場權力的遊戲與粉飾,不是欣賞藝術的本心。


一個在藝術上未經受專門訓練的普通人,一個未接受過高雅教育的人,一個村夫,一個乞丐……難道就沒有審美意識,沒有美感嗎?


很多人都被自己的“身份”“地位”,還有“學識”教育馴化了。一看到藝術作品就搖頭擺手,“哎喲,我一個粗人,看不懂啊!”“不懂,不懂,這東西不是給我們這種人看的。”“還沒到那個境界,看什麼看。”需要這樣妄自菲薄嗎?他們更多的只是對藝術沒有興趣罷了。


對藝術沒有興趣不關心藝術生活裏也不需要藝術當然也就不會主動去親近它欣賞它了


而那些對藝術有興趣的、喜歡藝術的普通人呢,又常自我懷疑、否定,認爲自己的身份或者知識不配去欣賞藝術,怎麼?難道藝術只有比一般人有錢有地位有學問,纔有資格去看去玩嗎?


不是的。


欣賞藝術不是爲了炫耀“我懂”不是爲了表明“我高雅”不是爲了突出“我比你能”更不是爲了表現“我很有錢”


我們去欣賞藝術,是爲了愉悅心靈,是爲了追求美感與滿足感,化生活的平庸爲詩意,許枯燥的生活以活力,是生命抵達那自我完美的形式與儀式。哪裏是爲了向別人證明什麼呢?


藝術是讓人去感受的感受不需要通過語言感受不需要解釋感受只需要用自己虔誠美好的心


當人們用言語去解釋藝術的時候,說這個藝術作品怎麼樣,說它有什麼特點,是什麼風格,用到了哪些技巧,具有什麼內涵,在藝術史上有什麼意義……沒錯,這當然有益於我們感受理解藝術,但這樣也有壞處。因爲這些“解釋”是包含了些許感受的“知識”。注意這“知識”不是我們切身體會的全部,是前人總結出來的,很多時候成了量化的概念,一種經人確認的說明而已,不是來自我們最直觀親切有益的觀察體會。


藝術伴隨人類文明發展,千百年來積累了繁多的樣式與內容,它們經人創作、總結、定型,變成一門知識,變成一些人專門練習才能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倒似乎成了某些人專屬的傳家寶,變成了私家花園,變成了一種頗具優越感的話語權,倒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羞於感受,更別提擁有了。如果說從前的藝術帶有鮮明的階級屬性,是上流社會纔有條件玩耍的東西,那麼到了今天就該好好正名了。每個喜愛藝術的人,不論貧富貴賤,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親近藝術,欣賞藝術。


我們不要忘記了,知識是一種經驗,知識也是固化了的認識上的“正確”,在藝術那裏,它變成了欣賞上的話語權,似乎只有掌握了藝術上的專門知識才能正確有益的欣賞藝術,而沒有那種知識就只能是門外漢,永遠不懂。


事實並非如此。


欣賞藝術首先是我們天生有美感意識其次是對藝術感興趣然後是能用心去感受藝術


“知識”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對欣賞的限制與偏見,一幅畫、一首歌、一支舞,我們去欣賞它們,首先想的不是它好不好,用了什麼技巧,具有什麼內涵,它是高雅還是低俗,而應該是感受和體會,先用“情思”而不是用“知識”。


有些人說,那憑個人感覺去看藝術,豈不是沒了標準?那些在廣場上尬舞的人,他們就覺得自己的舞跳得很好,歡樂、喜慶,他們自己覺得很優美;那些酣暢揮毫的書法愛好者,標新立異,沾沾自喜,認爲自己的書法別具一格;那些詩歌愛好者,激情澎湃,靈感一來就是好詩一首,哪怕狗屁不通,自己卻覺得天縱奇才。直覺嘛,感受嘛,他們自己覺得那些作品是很好的,你能說得通?


當我們有此懷疑時,我們的內心就已經有了一個自我認可的欣賞曲線了,不管這個欣賞曲線是受“知識”薰陶出來的,還是直覺產生的,不要忽略,那正是我們感受力的一部分,每個人對藝術都有自己的感受與判斷。那些博人眼球的藝術作品,廣受好評的能有多少呢?


本文所呼籲的是欣賞藝術時首先去“感受”並非棄“知識”於不顧不要急着下判斷不要被“知識”唬弄住而應該重視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書法上的“醜書”不是已經被我們嗤之以鼻了嗎,我們的審美高度並沒有因那部分人的表演而降低,審美的標準始終建構在那些經典的範式作品之上,時不時的撥亂反正是一輪又一輪地淘洗,恰恰是我們欣賞藝術誠心正意的表現。


現在很多人,讓他去看一幅畫,聽一首歌,如果告訴他那是油畫、那是古典音樂,他就畏縮起來,好像自己不配去欣賞它們,好像要多麼“講究”“有學問”才能懂它們;也有的人心裏有一個欣賞藝術的鄙視鏈,拿聽歌來說,聽古典音樂的看不起聽流行音樂的,聽搖滾的看不起聽民謠的,聽歐美搖滾的看不起聽國內搖滾的……大可不必。


喜歡就去看去聽去觸摸去感受不要被限制住不要自帶鄙視鏈,只要願意去欣賞藝術,對藝術產生興趣,就自然會去了解關於它們的知識,會想要知道得更多,便能隨着瞭解的深入而不斷提高鑑別能力。這本是一個自然而然、不必故作姿態的過程,沒什麼好炫耀的,是愉悅心靈的盛宴,只需要享受其中,哪裏需要什麼心機呢?


也因此,藝術愛好者們,膽子可以大一點,不要被別人帶節奏,不要被藝術上專門的知識嚇唬住,重視我們的直覺重視我們的感受能力培養我們的感受能力不要被“話語權”定住感官真心誠意去感受自己喜歡的藝術這樣我們才能帶着“知識”上路,慢慢走,慢慢欣賞,可可愛愛。


不老花魁/胡柳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