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會筐子溝

文/依然

我是一個擁有兩個故鄉的人,一個是父親的,一個是母親的。一直找尋在回家的路上,源於對文字的執着癡迷甚至瘋癲。即使跌入生活的谷底,滿地雞毛,一路苟且,堅守那顆初心,未曾改變。幸好有文字爲伴,足以慰世間寒涼。

初識高海濤先生是在網上,才鬥老師推薦的文章。起初並不是一下子就讀得進去,需要一手百度,一手閱讀,漸漸發現了文章的美好,原來散文可以這麼寫。只要有文章發表,第一時間拜讀,只是默默的跟讀學習,一言不發。

一次讀高海濤先生的文章,在文章後留言,當時並沒有被精選,但還是得到了高海濤先生的回覆。我都沒有第一時間回覆高海濤先生,因爲我不會操作,不知道如何回覆。慢慢研究着回覆,已經是好久以後的事情了。我們就這麼有了最初的接觸。

高海濤先生的文章總是有一番深情在裏面,《三姐九歌》《四姐在天邊》《忍冬花和自行車》《父親的菜園母親的花園》《青銅雨》《故鄉海岸桃花》《英格蘭流年》《洛麗塔》,每一篇文章都精雕細琢,細緻入微。高海濤先生的公衆號貝加爾海,我經常瀏覽閱讀,在那裏總能找到久遠味道的,對過去時光和生命裏遇見故人的脈脈深情。還有一些評論文章,讀來更是深入淺出,對閱讀和寫作來說,獲益匪淺。

第一次聽高海濤先生講座,是2020年12月6日在大東作協的獲獎作品研討會上。高海濤先生的幽默風趣,談笑風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海濤先生講評獲獎作品,以茅獎評委的角度,講講如何投稿和對徵文的態度。語速不疾不徐,全程記錄了先生講座。第一次聽高海濤先生講座,膽怯而羞澀,提出想同先生合影,在講座結束時先生欣然應允。講座期間結識了兩位姐妹,一位姐姐同我座公交時幫我買票,出門就拿了手機,竟然沒有零錢 。一位妹妹一直陪在我身邊,不離左右,還遞給我熱乎乎的餡餅和粥。聽妹妹說,十年前就聽過高海濤先生講座,經常有機會見面。我心裏有些小嫉妒,但沒有說出口。十年文學路,一個多麼漫長而又讓人欣喜的路,而我,剛剛起步。

第二次聽高海濤先生講座是2020年12月23日的網課,《散文的格局,氣象與光芒》。從九個方面,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一個講座,解決不了所有寫作問題,但是可以豁然開朗,爲你開一扇窗,透出許多光亮,照亮前行的路。筆記本記了密密麻麻的九篇十八頁。講座以美籍波蘭作家米沃什的《禮物》作爲結尾。

禮物

多麼快樂的一天。

霧早就散了,我在花園裏幹活。

蜂鳥停在忍冬花上面。

塵世中沒有什麼我想佔有。

我知道沒有人值得我去妒忌。

無論我遭受了怎樣的不幸,

我都早已忘記。

想到我曾是同樣的人並不使我窘迫

我的身體裏沒有疼痛。

直起腰,我看見藍色的海和白帆。

高海濤先生的講座就是禮物,給每一位聽講座的文學愛好者的禮物。但願,我們也能把自己的文字作爲禮物,給自己也給歲月。

第三次聽高海濤先生講座2021年4月21日在撫順石油大學,我打車從家鄉出發,聆聽了講座。有好多文友都非常喜歡,網購了先生的書,隨時可以打開,領略文字裏的美。我也網購了高海濤先生的散文集《英格蘭流年》。雖然在網上都能搜到,但是,我更喜歡紙質書,喜歡那種高貴的聞着油墨芬芳的閱讀感覺。

建黨100 週年,在遼寧省圖書館,聽了《建構精神家園與堅定文化自信-----從中俄文學比較談起》,講座首先追溯了中俄關系發展、文化交往和文學交流的歷史,重點介紹了普希金、萊蒙托夫、葉賽寧、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勃洛克、艾特瑪托夫等俄羅斯作家和詩人的生平與創作道路,並以女性人物塑造爲主線,分析鑑賞了《安娜.卡列尼娜》《獵人筆記》《當代英雄》《櫻桃園》《三姊妹》《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日瓦戈醫生》《金薔薇》《這裏的黎明靜悄悄》《我那包着紅頭巾的小白楊》等文學經典,同時也評述了俄羅斯文學對中國現當代作家如巴金、沈從文、曹禺、柳青、丁玲、周立波、瑪拉沁夫、陳忠實、張承志、莫言、遲子建等人的特殊影響及他們的創作得失。雖然都是熟記於心,但每次講課,高海濤都要備課。是對文學的敬仰,也是對學員的尊重,對自己職業的一絲不苟。

等到私下裏和好朋友在一起,臉上泛起紅暈,不問年紀幾許。老去的只是歲月,那個青春正好的少年,唱着當年的歌。就像美國詩人,舍爾曼,阿里克謝的詩《天地鄉愁》裏寫得那樣,我年輕時的歌很好聽,比你們現在的歌好聽多了,天氣也好。詩人就是孩子,詩人一定是懷有一顆金子般童心的人。希望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當歲月老去,童心依然。高海濤在散文集《英格蘭流年》上籤了名:“素履之往,初心依然”。我會謹記先生教誨,着素履一雙,走向心之嚮往,執着初心依然,何懼文路漫長。

終於,在2021年7 月17日,筐子溝迎來了大東作協的作家們。山高水長,路途遙遠,那又算得了什麼呢?一個誕生了《筐子吟》的地方,一個遠離塵世喧囂的地方,一個抗擊日寇作爲前沿與日軍周旋的地方,一個抗聯三師師長王仁齋血染山河的地方,怎麼會一直寂寥?怎麼會憫然於衆多的山水風景間。

重走抗聯路,筐子溝採風暨《筐子吟》詞牌研討會在詞牌的誕生地如期舉行。今日的相會源於一位詩人的詞牌。紅色筐子溝,秀美筐子溝,如今又是詩意筐子溝。一個景緻注入了文化的內涵,景因文化而文明,文因景而靈性。在古樸幽靜的筐子溝,作家文人們歡聚一堂,他們拋棄了世間所有身份,再也不是世間的凡夫俗子,不論權貴與卑微,他們都是內心純淨如水的孩童,有一顆水晶般晶瑩剔透的心。研討會上各位老師的精彩解答和中肯之言,都發自肺腑,是對文學的敬仰與虔誠。

筐子溝密林遮天蔽日,古厥鬱郁蒼蒼,淙淙泉水歡快着唱着一路腳步匆匆。七彩霓橋顫悠悠,搖動着縷縷鄉愁,就像七彩虹斑斕在青山綠水間。蕩起鞦韆誰人不似回童年,挺立於棧道中間的古楓問你可猜得出它的年輪。漫步于山水間,日光透不進來,暑氣頓消,天氣預報是多雲。

筐子溝也興奮了,感念於筐子溝之戀,感念於《筐子吟》詞牌享譽大江南北。用淅淅瀝瀝的細雨,作爲迎接貴客的最高禮儀。在淅淅瀝瀝的微雨中,油紙傘被冷落到江南煙雨中。北方山林間的小雨,要用身體肌膚和純淨的心靈去感受。

路邊有亭,可以亭中小坐,可以雨中漫步。滿溝的植被綠油油的,散發着榮耀的微光。筐子溝的小雨呀,你可是期盼得太久,重逢的喜悅讓你珠淚潸然了嗎?

找尋故鄉的路,有我一顆執着的初心未曾敢忘。尋尋覓覓,兜兜轉轉,磕磕絆絆,遠方與故鄉相遇。那淅淅瀝瀝的筐子細雨,可是遠離家鄉遊子的迴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