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在他鄉挺好的》到芒果季風:從「質感劇」到「質感劇場」 質感與真實感 質感與飽滿感 質感與高級感 從「質感劇」到「質感劇場」 1號結語

筆者看劇,喜歡開着彈幕,一是圖樂、圖熱鬧,二是也想直觀地瞭解觀衆們對劇的評價。

「質感不錯」「質感可以啊」「這部劇質感太好了」......是的,「質感」是我在刷《我在他鄉挺好的》時,看到最頻繁的一句對劇整體觀感的評價,這是一部有質感的都市情感劇。

但是,我們說的「質感」到底是什麼感?它又從何而來呢?

 

是網友們說的「才12集,終於有精緻的都市劇了」,所以有的質感嗎?

是網友們說的「每集70分鐘,太良心了」,所以有的質感嗎?

是的,因爲終於有不長篇大論、不注水裹腳、不消耗觀衆耐心的都市題材短劇,所以觀衆覺得有質感;

但也不完全是,這可能只是觀衆們看了太多的注水劇後,再看到良心劇後下意識的反應,篇幅的長短、每集的體量,都只是非常初階的質感,所謂劇的質感應該有更多的討論空間。

藉着這部劇,我們來聊聊,劇的「質感」到底是什麼?

質感與真實感

劇的質感,首先體現在「真實感」。

它的情境很真實,真實到你很容易代入到自己的人生經歷中,因爲這是每個在異鄉奮鬥過的人可能都會碰到過的問題。

你要面對職場的情非得已,你要面對生活的一地雞毛,你要面對社會的人生百態。

有一段戲,讓筆者覺得太有生活了——

南嘉租房的衛生間漏了,她想出錢自己裝修,但是因爲不是業主,需要提供房產證、授權書、房東錄製的小視頻,十分繁瑣;於是她又琢磨着去買房,但就在簽約時,她又覺得不合適;最終,還是跟房東協商着走流程、辦手續、做裝修。

這種「折騰」,在真實生活中太正常了,而在影視戲劇中太金貴了——尤其在國產劇中非常罕見。不是強情節的、不是強衝突的,《我在他鄉挺好的》就是用真實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一副現代異鄉青年的真實畫卷。所以,很多網友說,看這部劇哭慘了,也許讓我們流淚的不是劇中人,而是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邊人。

它的話題很真實,就是每個異鄉人甚至每個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真實討論、真實思考的——

比如職場人敢不敢停下來?比如怎麼面對三十危機?比如怎麼平衡生活與工作?

就如筆者最有感觸的職場人敢不敢停下來的話題,簡亦繁(白宇帆飾)多次勸喬夕辰(周雨彤飾)放慢腳步、休息一下,喬夕辰的反應是,「在公司稍微跑慢兩步,都怕被比下去,誰敢休息啊?」

其實,他們就是這個話題天平兩端理想與現實的代表,一邊是內心希望想停,一邊是壓力下不敢停,而兩個人的交鋒與喬夕辰的成長,則在輸出《我在他鄉挺好的》對這個話題的態度:

不敢停下,是因爲能力不夠強大、內心不夠從容,纔會擔心稍微停下就會被甩下。因此,最終問題的根源與解決的方式,仍是回到個人的成長。

它的細節很真實,其實劇好與不好,很多時候就在細節之中。

比如喬夕辰與室友吵架的爆發戲,室友大喊「喬辰夕」,她回喊「喬夕辰」,同居多時連名字都喊錯了,室友之間關係的冷漠與隔閡,就不必多言說了;

比如晶晶(金靖飾)擠地鐵時扶了一把也在擠地鐵的老奶奶,奶奶反應過來之後說了一句謝謝,晶晶只是下意識地摘了耳機,點了點頭,沒有多餘臺詞,沒有表演痕跡。

質感與飽滿感

劇的質感,其次源於「飽滿感」。

這個「飽滿」,一方面是人物的飽滿

作爲女性羣像戲,三個女孩三種性格。

喬夕辰是好強的拼命三娘,人生信條不能輸,但這也讓她經常陷入焦慮之中;南嘉是事業上的大女人,但卻是愛情中的小女人,面對異性之時,經常倉皇失措;許言是過分局氣的月光族,但不能量入而出,由此帶來很多矛盾。

而三個女性的成長,則讓這個故事、這個劇情變得飽滿。

喬夕辰的成長,在於她從最初焦慮的工作狀態,慢慢變得從容、變得淡定;南嘉的成長,在於她從只有工作的人生,變得愛情與事業兼顧,找到了生活的平衡;許言的成長,在於她從最初的愛跟風、愛攀比、愛虛榮,終於懂得了自身價值大於物質價值。

另一方面,則是情緒的飽滿

這是一部「情感濃度」特別高的劇,情感不僅是飽滿的,還是複雜的,看完之後會給人帶來一種濃得化不開的百感交集之感。

它的情感邏輯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喜劇的,也不是悲劇的,而是悲喜交加,兼而有之。都市的快節奏、職場的高壓力,會讓我們感到些許沉重。但是——

還有喜感,比如在催債未果又要買單3680元的高額酒水費時,南嘉被氣笑了,在高端酒吧裏放起了《好日子》,彈幕裏飄着都是,「笑哭死我了,哈哈哈哈哈」;

還有溫暖,南嘉在醫院裏不小心撞到,一個路過的小女孩兒問了她一省,「疼嗎?」,然後給了她一顆大白兔奶糖,彈幕裏有網友說,「拯救人的也可能只是一顆糖」;

還有,三個姑娘聚在一起慶祝生日,玩COS、喫蛋糕、抱在一起睡覺,大笑、大鬧,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女孩兒的世界,簡單、純粹、鬆弛而熱烈;

還有心動,喬夕辰頻頻在簡亦繁面前社會性死亡,又是背地說他壞話被抓包,又是背地裏找工作被撞見,網友說「從來沒見過這種又尬又甜的劇」。

所以,筆者覺得,《我在他鄉挺好的》這個「挺」字,是很有靈魂的,是很真實的,這就是異鄉青年的現實生活、真實感受啊。

質感與高級感

劇的質感,最終落腳於「高級感」。

所謂「高級感」,就是不落入俗套、不流於重複,而有獨立的表達、獨特的創意、獨特的審美,它是質感的一種創造性的增值。

這部劇的創作,是有高級感的——

它的敘事,在國劇中,相對罕見。不是平鋪直敘,而是融合了懸疑感的主線與插敘式的閃回,讓晶晶變成了一個推動故事的動力源。她也是這部劇喜與悲的一個載體,沉重的主線與溫暖的閃回,這個人物在作品中讓人更加唏噓。

它的表達,是有態度的、也有層次的。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而三個女孩的生活方式、人生態度,則是對這個主題的回答,因此,每集結尾都會有三個女孩感悟的畫外音作爲收尾、點題與昇華。

比如第五集討論的是「安全感」,結尾是喬夕辰的一段獨白。每一句話,其實對應的是一個女孩的安全感來源:

「是你努力爲自己築起的高高的圍牆?」,這是喬夕辰找安全感,所以她裝安全攝像頭,買各種防護神器;「是無論多晚回家都爲你亮着的那盞燈」,這是許言的安全感,來自她的男朋友;「還是銀行卡上那一串緩慢增長的數字呢」,這是南嘉的安全感,來自於她的經濟實力。但這些其實是表象,真正的安全感是一種相信,相信他人、相信愛人、相信自己。

 

但筆者認爲本劇最高級,甚至可以說有藝術化表達的點,在於它創作了一羣「鑲邊人物」——

他們是好心的警察,對晶晶說了一句「生日快樂」;是給糖的小女孩,問候了一聲「你疼嗎?」;是沒有失約的奶奶,借了幾塊錢後堅持還錢,還給晶晶送來了糕點;是女主們的父母,雖然他們的出場幾乎僅在問候「你下班了嗎」「你喫飯了嗎」......

他們也許就是一場戲、一句臺詞,不製造衝突、不推動主線,就是那麼在劇中簡單而溫暖地存在着。但就是這樣的「鑲邊人物」,讓我覺得這部作品金光閃閃。

從「質感劇」到「質感劇場」

然而,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質感劇場,它能源源不斷地輸出精緻好劇,讓質感成爲一個標準。

而這,就是「芒果季風」正在做的事。

自5月24日劇場上線以來,「芒果季風」的三部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反響。

《我在他鄉挺好的》開播僅5天、播出僅6集(其中第5、6集目前超前點播),就有多達1萬人進行討論、評分,並以8.3的豆瓣開分,創造了「芒果季風」的口碑新高,質感已經被打上公屏。

懸疑刑偵劇《謊言真探》,另闢蹊徑以女測謊師爲主視角,超大腦洞、超強劇情、超爽體驗,誠意滿滿,用質感征服觀衆,上線僅三天就拿下2億的播放量,上線5天便收穫三個全網播放量冠軍!

而作爲國內首部反盜獵題材作品《獵狼者》,即便題材和風格都相對小衆,但是「芒果季風」也交出了一部質感大片,森林與雪山、盜獵與反盜獵、懸念迭生,引人入勝。它很硬,它很野,它很大氣!

無論是大衆題材,還是小衆題材,「芒果季風」都在刷新着關於短劇的新認知——

精品短劇沒有設限,類型也好、題材也好、風格也好,質感可以是一種常態!

「高稀缺、高品質、高創新」是芒果季風的三大創作標準,「芒果季風」正在憑藉自己接連不斷的優質好劇形成鮮明的好劇劇場辨識度。

相信,一個全品類的「質感短劇劇場」,正在誕生。

1號結語

當我們在討論劇的「質感」之時,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其實,我們討論的,不僅僅是劇的「質感」本身是什麼,是真實感、飽滿感、高級感共同塑造的質感;

我們討論的,更是討論「質感」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中國觀衆看劇的需求,已經從功能上的放鬆,進化到藝術性的審美。劇對於觀衆而言,不再是快餐式的消耗品,而是精神性的作品。

因此,我們需要「質感劇」,更需要能夠大量培育、不斷出品質感劇的「質感劇場」。

希望「芒果季風」堅持下去,道路阻且長,前路亦漫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