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的負載因子爲什麼默認是0.75?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前幾天在一個羣裏看到有人討論hashmap中的加載因子爲什麼是默認0.75。

HashMap源碼中的加載因子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當時想到的是應該是“哈希衝突”和“空間利用率”矛盾的一個折衷。
跟數據結構要麼查詢快要麼插入快一個道理,hashmap就是一個插入慢、查詢快的數據結構。

加載因子是表示Hsah表中元素的填滿的程度。
加載因子越大,填滿的元素越多,空間利用率越高,但衝突的機會加大了。
反之,加載因子越小,填滿的元素越少,衝突的機會減小,但空間浪費多了。

衝突的機會越大,則查找的成本越高。反之,查找的成本越小。

因此,必須在 "衝突的機會"與"空間利用率"之間尋找一種平衡與折衷。

但是爲什麼一定是0.75?而不是0.8,0.6###

本着不嫌事大的精神繼續深挖,在此之前先簡單補充點本文需要的基礎知識:

1.衝突定義:假設哈希表的地址集爲[0,n),衝突是指由關鍵字得到的哈希地址爲j(0<=j<=n-1)的位置上已經有記錄。在關鍵字得到的哈希地址上已經有記錄,那麼就稱之爲衝突

2.處理衝突:就是爲該關鍵字的記錄扎到另一個“空”的哈希地址。即在處理哈希地址的衝突時,若得到的另一個哈希地址H1仍然發生衝突,則再求下一個地址H2,若H2仍然衝突,再求的H3,直至Hk不發生衝突爲止,則Hk爲記錄在表中的地址。

處理衝突的幾種方法:#

一、 開放定址法

Hi=(H(key) + di) MOD m i=1,2,...k(k<=m-1)其中H(key)爲哈希函數;m爲哈希表表長;di爲增量序列。

開放定址法根據步長不同可以分爲3種:

1)線性探查法(Linear Probing):di=1,2,3,...,m-1
  簡單地說就是以當前衝突位置爲起點,步長爲1循環查找,直到找到一個空的位置就把元素插進去,循環完了都找不到說明容器滿了。就像你去一條街上的店裏喫飯,問了第一家被告知滿座,然後挨着一家家去問是否有位置一樣。

2)線性補償探測法:di=Q 下一個位置滿足 Hi=(H(key) + Q) mod m i=1,2,...k(k<=m-1) ,要求 Q 與 m 是互質的,以便能探測到哈希表中的所有單元。
繼續用上面的例子,現在你不是挨着一家家去問了,拿出計算器算了一下,然後隔Q家問一次有沒有位置。

3)僞隨機探測再散列:di=僞隨機數序列。還是那個例子,這是完全根據心情去選一家店來問了

缺點:

  • 這種方法建立起來的hash表當衝突多的時候數據容易堆聚在一起,這時候對查找不友好;
  • 刪除結點不能簡單地將被刪結 點的空間置爲空,否則將截斷在它之後填人散列表的同義詞結點的查找路徑。因此在 用開放地址法處理衝突的散列表上執行刪除操作,只能在被刪結點上做刪除標記,而不能真正刪除結點
  • 當空間滿了,還要建立一個溢出表來存多出來的元素。

二、再哈希法

Hi = RHi(key),i=1,2,...k
RHi均是不同的哈希函數,即在同義詞產生地址衝突時計算另一個哈希函數地址,直到不發生衝突爲止。這種方法不易產生聚集,但是增加了計算時間。

缺點:增加了計算時間。

三、建立一個公共溢出區

假設哈希函數的值域爲[0,m-1],則設向量HashTable[0...m-1]爲基本表,每個分量存放一個記錄,另設立向量OverTable[0....v]爲溢出表。所有關鍵字和基本表中關鍵字爲同義詞的記錄,不管他們由哈希函數得到的哈希地址是什麼,一旦發生衝突,都填入溢出表。

簡單地說就是搞個新表存衝突的元素。

四、鏈地址法(拉鍊法)

將所有關鍵字爲同義詞的記錄存儲在同一線性鏈表中,也就是把衝突位置的元素構造成鏈表。

拉鍊法的優點:

  • 拉鍊法處理衝突簡單,且無堆積現象,即非同義詞決不會發生衝突,因此平均查找長度較短;
  • 由於拉鍊法中各鏈表上的結點空間是動態申請的,故它更適合於造表前無法確定表長的情況;
  • 在用拉鍊法構造的散列表中,刪除結點的操作易於實現。只要簡單地刪去鏈表上相應的結點即可。

拉鍊法的缺點:

  • 指針需要額外的空間,故當結點規模較小時,開放定址法較爲節省空間,而若將節省的指針空間用來擴大散列表的規模,可使裝填因子變小,這又減少了開放定址法中的衝突,從而提高平均查找速度

Java中HashMap的數據結構#

HashMap實際上是一個“鏈表散列”的數據結構,即數組和鏈表的結合體。

image

看圖就可以知道Java中的hashMap使用了拉鍊法處理衝突。
HashMap有一個初始容量大小,默認是16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爲了減少衝突的概率,當hashMap的數組長度到了一個臨界值就會觸發擴容,把所有元素rehash再放到擴容後的容器中,這是一個非常耗時的操作。

而這個臨界值由【加載因子】和當前容器的容量大小來確定:DEFAULT_INITIAL_CAPACITY*DEFAULT_LOAD_FACTOR ,即默認情況下是16x0.75=12時,就會觸發擴容操作。

所以使用hash容器時儘量預估自己的數據量來設置初始值。具體代碼實現自行去研究HashMap的源碼。

基礎知識補充完畢,回到正題,爲什麼加載因子要默認是0.75?
從hashmap源碼註釋裏找到了這一段

Ideally, under random hashCodes, the frequency of

  • nodes in bins follows a Poisson distribution

  •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isson_distribution) with a

  • parameter of about 0.5 on average for the default resizing

  • threshold of 0.75, although with a large variance because of

  • resizing granularity. Ignoring variance, the expected

  • occurrences of list size k are (exp(-0.5) * pow(0.5, k) /

  • factorial(k)). The first values are:

  • 0: 0.60653066

  • 1: 0.30326533

  • 2: 0.07581633

  • 3: 0.01263606

  • 4: 0.00157952

  • 5: 0.00015795

  • 6: 0.00001316

  • 7: 0.00000094

  • 8: 0.00000006

  • more: less than 1 in ten million

注意wiki鏈接中的關鍵字:Poisson_distribution
泊淞分佈啊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在理想情況下,使用隨機哈希碼,節點出現的頻率在hash桶中遵循泊松分佈,同時給出了桶中元素個數和概率的對照表。

從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到當桶中元素到達8個的時候,概率已經變得非常小,也就是說用0.75作爲加載因子,每個碰撞位置的鏈表長度超過8個是幾乎不可能的。

好了,再深挖就要挖到統計學那邊去了,就此打住,重申一下使用hash容器請儘量指定初始容量,且是2的冪次方。

關於泊淞分佈的知識請看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5/06/poisson-distribution.html#comment-356111

作者:Eric新之助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dff8f4641814
來源:簡書

補充

爲什麼部位是1或者是0.5

首先說寫一下hash的額數據結構,jdk1.8以前是數組+鏈表,jdk1.8以後是數組+鏈表+紅黑色。

當負載因子是1.0的時候,也就意味着,只有當數組的8個值(這個圖表示了8個)全部填充了,纔會發生擴容。這就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因爲Hash衝突時避免不了的。當負載因子是1.0的時候,意味着會出現大量的Hash的衝突,底層的紅黑樹變得異常複雜。對於查詢效率極其不利。這種情況就是犧牲了時間來保證空間的利用率。

負載因子是0.5的時候,這也就意味着,當數組中的元素達到了一半就開始擴容,既然填充的元素少了,Hash衝突也會減少,那麼底層的鏈表長度或者是紅黑樹的高度就會降低。查詢效率就會增加。

image.png

負載因子是0.75的時候,空間利用率比較高,而且避免了相當多的Hash衝突,使得底層的鏈表或者是紅黑樹的高度比較低,提升了空間效率。

補充

1、書籍項目:

codeGoogler/ProgramBooks

2:視頻教程:

程序員必讀Java書籍SpringBoot、Spring、Mybatis、Redis、RabbitMQ、SpringCloud、高併發

覺得不錯的小夥伴記得點贊和蒐藏哦,後續會持續更新精選技術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