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在路上4|千万别考公务员(4)


接着上篇第一个案例的话题,我针对小韩的报考心理,让他按照“更大的胜算”和“更让自己心安理得”这两条原则,对自己的决定再做一番权衡。

望着他有些心神不定的样子,我宽慰道,“在做决定这件事上,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因为你的情况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所以在考公这个事情上,首先是你自己的选择,其次才是你父母的期望。”

其实,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或者成长中的人,无论在学业、工作、婚姻、交友还是价值观等方面,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态度和选择,其次再考虑他人的期望。

这样做并不是自私,而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担当。这是因为你的选择是建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只有在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才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敢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一旦自己做出了选择,那么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一人承担。

一味接受父母安排的学生,以后到了职场上,也很容易形成讨好型性格。他们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把他人的感受置于自己之上,其结果就是造成心理失衡。

当然,自我选择并不是让你刻意违背父母的期望,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选择不谋而合,那么是最好的结局;如果有冲突的话,那么,你就要作出权衡,并把你的选择和父母做充分的沟通,让父母感受到你已经长大了,你是一个成熟的人。只有这样,父母才会对你的选择感到放心,并会积极配合和支持你的选择。

所以,在沟通中成长,这对他们走上职场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没有人一生下来心智就是成熟的,即使这个人很厉害,或者这个人的地位很高,也有心智不成熟的一面,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练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说完这些话,我话锋一转,提出了自己最后一条建议,“如果你最后还是选择了考公这条路,那么你得给自己制定一套B方案,也就是一个逃生方案。”

小韩听了我的这条建议,一时愣在那里了。

我哈哈一笑,就向他解释起这套逃生自救的方案。

其实,制定这套B方案,主要目的还是避免这类考生在公考这条道上误入一条不归路,或者说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止损,不会被沉没成本拖垮。

我常常发现,周围的一些学生和家长,因为过度在意公考的“沉没成本”而被拖得精疲力竭,很多学生因此走上公考的不归路。

我以前指导过的一个学生,就遭遇了另一种形式的“沉没成本”带来的代价。这个男生高中毕业以后,遵从父母的期望,报考了大学本科的管理学专业,但是他自己很不喜欢这个专业,于是考研的时候就想换个喜欢的专业。

可是他的父母还是帮他做了决策,让他舍不得放弃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于是继续考了自己不喜欢的管理学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按照父母的态度,在当地考了公务员,也算是专业对口。

但是,等他考上了公务员后,却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当公务员,于是把这一切归咎于大学的管理学专业。这个时候,尽管内心不甘,但是也只能认命,他一想到之前的投入如此巨大,只能放弃其他职业的尝试和选择。



所以,我让小韩制定B方案,也正是帮他搭建一艘逃生舱,如果公考没有通过,就参照B方案执行。

这到底是怎样的逃生方案呢?咱们下一篇就聊这个话题。(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