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奥运有感:批判的门槛

奥运会如火如荼的开着。奥运这个事,从来都是全民娱乐,尤其是直播技术蒸蒸日上之后,奥运的全民参与感就更强了。不只是热门的大项目运动会被搬到直播平台上,有些少数人喜欢冷门运动也因网络直播平台的存在而赚足了眼球。而且,感谢互联网的存在,人们对奥运会的参与感,不再仅限于观看了。

观看的同时可以发弹幕,观看之后,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等社交平台,多维度参与,从追星到键盘网暴运动员,都成了常规操作。

这次奥运会看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乒乓球混双决赛和男子体操全能三项决赛了,中国因种种原因而与金牌失之交臂,全成了海内外网友线上唇枪舌战交锋的契机,从辱骂运动员到质疑主办国的公平、公正问题。


1 伊藤美诚与桥本大辉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东京奥运会首日,乒乓球混双决赛,我国老将许昕/刘诗雯对战日本选手水谷隼/伊藤美诚。作为乒乓球大国,本以为这枚奥运金牌,也应当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想比赛当日,不知命运作弄,还是其他原因,总之奖牌错落他家。这对已经不需要用奥运奖牌来证明国家强大的中国来讲,本不是什么大事。不想,两个日本选手比赛过程,神情挑衅;比赛过后,又是出言挑衅,这让本就不是很光彩的一场比赛,成为引爆国民情绪的导火索。

一时间,网络沸腾,骂声四起。

原本,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

但,将一个选手钉上中文互联网耻辱柱上?我看大可不必,可能一次有失公允的比赛,不只是一次荣耀的窃取,更是对其他选手梦想的剥夺,但面对现实的不公允,我们只能竭尽一切可行的正规手段,去将属于我们的东西取回。若所有希望落空,也只能坦然接受,因为,我们知道成年人的世界规则就是如此,永远不是非黑即白的纯粹。认识了这点之后,并不是代表我们的妥协,只不过,我们知道在什么地方赢回来,而不是抛去一切体面,去辱骂一个人。

而之所以,网络暴力可以如此猖狂,大概是躲在网络背后,藏在群体之间,我们无需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也无需为自己的不体面买单,也能尽情宣泄自己心中所郁结的那股怨气。

现实之中,我们妥协一切,凭什么在网络上我们也需要这样惺惺作态呢?

这大概是很多键盘侠们的共同想法——这个世界总有一个角落,我们可以睥睨规则,无视体制,keep real的。

我觉得这都是对的,但谁为这些任性行为的现实结果买单呢?

而且,网暴中最可怕的一件事,大概是思想独裁——只允许一种想法存在,其余的声音、想法都是异端,都要至死讨伐。

这种讨伐异端的real,是真的real吗?你的real是real,那他人的real是什么呢?

说实在的,我也觉得这两人该骂吗?该!但不至于斯,他们有权利为自己辩护,而我们也应当维护为他们的粉丝的发言权利。

2 批判的门槛

我喜欢有视频号在赛后放出刘国梁谈水谷隼,伊藤美诚之流对中国乒乓球的威胁是精神大于技术的,而且它们勇于挑战中国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

多有大国风范,有些强大并不一定需要用奖牌来证明的。

在我看来,在网上的所有雷霆万钧的暴行都比不上刘国梁这云淡风轻的几句话,这是一种高位俯视的从容淡定,纵使我们轻敌一不小心输了,纵使他国耍了奸计赢了奖牌,而最终中国可以用一万种赢的方式来羞辱对方。

这不比那些无聊至极的骂战更具诛心的效果吗?说到底,玩心脏,网友们还都只是没长大的小孩,国乒才有成年人的体面和高级感。

所以,说到底,现在网络环境戾气如此之重,究其根本还是巨婴太多,有独立思想的人太少了。

乌合之众,往往会剥夺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成为所有暴行的开端。

而,我也并不反对人们在网络上自由发言,只不过发言的门槛还是急需提高的,至少能要点脸面,要点脑子,这是最低要求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