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加入“天、地、人、動、植”的元素,使場景富於變化

寫長篇小說時要避免描寫單調淺薄,有什麼訣竅嗎?有,那就是“天、地、人、動、植”這五個字。

“天”指天氣、氣候。是熱是冷?是晴是雨?如果只關注人物描寫,就很容易忽略這些信息。當然,如果在高潮部分有描寫颱風的場景,自然是會涉及這些元素的,但即便是以城市爲舞臺的普通故事,也離不開春夏秋冬、冷熱寒暑。如果故事的時間跨度在一週以內,季節不會有大變化,但天氣是雨是晴,是晝是夜,是凌晨還是傍晚,都能給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能想到的元素很多,例如光線、風、空氣、聲音、氣味,等等。只要在適當的位置對天氣或氣候稍作描寫,就能使場景給人以全然不同的感覺。

“地”指地理位置、地形。如果以大城市爲舞臺,故事從頭到尾只發生在繁華的CBD內,這樣的小說到底好不好?我覺得有待商榷。還有地形,要考慮場景是在高樓大廈的天台上,還是在背陰坡路下的昏暗公寓的某個房間裏。酒吧街旁有條鐵路,鐵路對面有個位置,能看見廣闊的城南區。作者非常喜歡那裏。自己喜歡的場所,可以用於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利用好地形能給場景加分。

“人”自然是指人物。人有各種,男女老少。就算是以公司爲舞臺的故事,也並不是所有人都一樣。公司既有二十出頭的新職員,也有即將退休的年屆花甲的老員工。主人公成沒成家?有沒有朋友?有沒有孩子?大家應該仔細考慮類似的各種因素,予人物以變化。

“動”指動物。登場人物當然有可能養貓或養狗,或者可以寫心緒煩悶的主人公走在街上,忽然看見路旁有隻縮成一團睡覺的貓,覺得“那隻貓就是我”。不要直接說明某個人物“正在沮喪”,可以借小動物使描寫富於變化。

“植”指植物。盆栽、樹木、長在路邊的蒲公英、雜草……加入對這些植物的描寫,能給場景增添變化。即使是隻爲傳達信息的場景,也可以通過加入動植物或天氣、地形條件,使描寫變得更充實,給人的印象更深刻。“即使寒冷的北風呼嘯,蒲公英仍從瀝青的裂縫中探出頭來,搖晃欲折。這就是如今的自己嗎?然而,它絕不會折斷。到了春天,它還會開出花來,散飛綿毛……”

靈活加入“天、地、人、動、植”的元素,能使場景富於變化。

描寫的關鍵在於,腦中要有一個獨屬於自己的“電影院”,專門上映你要寫的故事。電影院裏有聲音、有光、有氣味、有人物、有氛圍。大家應該記住有意識地描寫氛圍。如此一來,“天地人動植”的元素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故事中,構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