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日常觀察項目指南

說起閱歷與洞察,本以爲隨着年齡的增大,這些東西就會自動自發的提升。後來發現還是我天真了,除了年級和體重是可以輕易漲上來之外,在這個世界上,似乎沒啥東西是會自己出現的。所有的獲得都需經歷一段痛苦的成長期,就好像是蟲蛹蛻變成蝶。

所以說,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不勞而獲的。

道理是懂了的,怎麼把懂了的道理拆分成可實現的目標,並按部就班的去實現呢?

《人類日常觀察項目指南》這個東西就出現在我腦海中,怎麼拆分日常,不斷推翻日常,所有的理所應當都是異乎尋常。想用這樣的角度來重構日常,用這樣近乎病態的視角來看日常的話,是不是會變得更加有趣些呢?

因爲,其實,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日常步驟,並不是生活的必須,而是我們社會化以後的流程。在這個流程中,我們比起是個人,更像個被物化的東西。這時候,就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部動畫片,講的就是一個人人被物化的社會,我們出去工作,也不過是成爲他人生活場景、工作場景中的一個物體,而我們的生活、工作場景中的那些看似冰冷的東西,其實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在扮演的。

但是,沒看明白,以爲在隱喻工業化社會對人性的物化,現在看來,這個解讀似乎沒有問題,但過於表面化了。

是什麼讓我們物化他人,物化自我?

在工業生活中,我們是否有辦法能找到一個讓生活迴歸生活本質的辦法呢?

或許,這纔是動畫想讓我們去思考的,而不是停留在題幹本身——是呀,被物化了,幾乎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但我們對此的感受呢?我們的解決辦法呢?我們又將何去何從呢?

而不是一聲嘆息之後,歸於虛無。

這也許就是我未來對待日常的態度,不再只是停留在題幹本身。而是,拆分題幹,深入去提出問題,深入去思考問題。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人們增長閱歷的一種辦法,但對於目前我這顆懶惰而愚鈍的大腦來講,算是一次復健和熱身吧。

希望經歷一段時間的鍛鍊、思考而沉澱之後,它能在生活、工作、閱讀中,幫我找到更好的答案,而目前的我,只能暫時提出這樣中二而略顯好笑的提案了。

但,還有一個問題。

觀察方向,對各種社會、新聞、經濟啥都不感冒,最近連小說都少讀了。我是不是已經逐漸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好奇心了呢?或者,可以從門檻最低的社會事件開始入手。比如,我目前最感興趣的“林生斌事件”?

但又真的不想湊這種熱鬧?

而且,也說不清楚事情。

對了,這也是第二個問題——說清楚事情。

小說和日記,總有一個是要上的。

怎麼讓描寫更加生動有趣?!

這又是另外一個課題了,越寫,發現問題越多。然後就又陷入焦慮和不想動的死循環!

哎!太麻煩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