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測試用例角度來看傳統測試人員更專業?

1.互聯網測試人員不專業嗎?

前段時間和一個朋友聊到測試用例的問題,他說在剛工作那會,編寫用例都要寫的很詳細,前置條件、操作步驟,預期結果缺一不可,每一條用例都需要有詳細的操作和輸入數據,每一個用例都有唯一的預期結果;而互聯網企業中所謂的“用例”,其實就是原來的測試大綱,從這一點上來說,互聯網測試人員的專業性還是差了一些,你說爲什麼會這樣呢?

我回答到道,這個問題其實我是思考過的,其實不是人員的專業性的問題,而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差異造成的,比如業務、用戶、運營等不同造成的。

業務不同:傳統企業主要解決企業信息化的問題,互聯網主要解決需求與供給的匹配問題,面向端的業務較爲簡單。

使用對象不同:傳統軟件使用者大多是有一定專業能力的人員,業務複雜;而互聯網企業用戶一般比較複雜,要求業務簡單。

運維能力差異:傳統企業更多是客戶運營,而互聯網企業更多的是提供服務企業自運營。

當時對這個回覆還是挺滿意的,直到上週閱讀到《數據中臺:讓數據用起來》一書中提到:“數據是一種資產”。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測試用例是資產嗎?如果是資產應該如何編寫用例,如果不是資產又應該如何編寫用例呢?

2.測試用例是資產嗎?

2008年參與了某四大行的測試資產管理系統開發工作,系統包含測試用例管理、測試數據管理、測試環境管理三部分內容。當時沒有太關注系統的名字,現在想來大有深意,至少在傳統企業中,很多公司把測試用例當成一種測試資產。

如果測試用例是一種資產的話那該如何編寫用例呢?從資產的特上來說,資產是有價值的,可複用,可傳承(轉讓)。如果讓測試用例這個資產有價值、可複用、可傳承呢?那就需要有更多的信息描述,如前置條件,測試步驟(詳盡的測試數據,每一步都是可以預期的結果),測試結果(一條用例有唯一的預期結果);以及測試用例詳細信息(關聯需求、優先級、重要程度、需求描述、編寫人、維護人、時間等屬性)。

但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因爲業務性質、用戶、運營以及軟件技術和開發流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面向端的測試用例本身來說不一定是資產,因爲需求可能是臨時的,實驗性質的,這個時候,“用例”可能只是一種對需求的理解,或者一種測試思路,其目的是爲了和產品經理對其思路,或者提供一種測試思路。基於這個思路,用例編寫不再有求詳盡,而是能夠表達清楚對產品的理解和測試思考即可。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對用例的認識和定位不同,測試用例到底是不是一種資產,直接影響着用例的編寫方式。

3.互聯網時代的測試用例該如何編寫?

前面討論了測試用例到底是不是資產是基於大背景下的一個思考,但互聯網時代,測試用例該如何編寫,該基於什麼樣的邏輯編寫呢?JVM存儲模式給予一個新的思考方式。比如把用例分成幾個等級。如基礎能力、核心業務、其他業務等。

基礎能力:登錄、路由、通用或者技術組件等

核心業務:小金庫、白條、交易等

其他業務:營銷、新業務等

基礎能力是業務最核心的能力,直接影響用戶使用或者經營決策的業務,這些業務相對穩定,按照資產的邏輯編寫詳盡的測試用例,一則可以確保測試時無遺漏,二則確保知識交接轉移無縫銜接。

核心業務可以業務情況選擇使用資產的方式,編寫詳盡的用例,也可以選擇按照大綱的方式編寫用例。

其他業務則只要做到對齊需求,做到不遺不漏就可以,沒必要編寫詳盡的測試用例,從資產的角度來說,有用,但不能複用。

以上只是簡單的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測試用例,只是從測試意外的角度理解測試。希望給讀者一個不一樣的視角思考測試用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