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帶給我的思考

談觀後感應該算不上,只能說看完影片後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電影有2小時8分鐘,我分了三次纔看完。影片本身給我的啓示和震撼,讓我欣喜。似乎覺得又開闢了一塊新的大陸,值得我反覆去嘗試。

我最喜歡的還是基廷老師,還記得他第一次上課時,跟學生做的自我介紹。比起喊我基廷老師,我更喜歡大家喊我O captain,my captain! 哦,船長,我的船長!第一次課堂見面,沒有在教室裏,而是在校史館前輩的照片面前,在巨人的肩膀上,引導學生們思考爲什麼學習?把握當下,逆流而上,活出卓越而精彩的人生。基廷老師的課程幽默輕鬆,引導學生們自由隨性發揮,不要被各種條條框框束縛,不要因爲各種規定而攝手攝腳,敢於突破自己,做生活和學習的主人。他似乎總能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總能發現他們的小心思,總能恰到好處的做學生們的領路人。在那所極其嚴格,墨守陳規,有超高升學率的學校裏,束縛和壓迫着學生們不能發表自己看法,抑制他們嚮往自由的天性。基廷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與這所學校的大環境顯得格格不入。曾有人爲他,爲什麼願意被束縛在這裏,爲什麼不選擇離開?基廷老師的回答讓我特別感動,他說:因爲我喜歡教學,我不想去任何地方。因爲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們,願意做出犧牲。

還記得第一次講解詩歌鑑賞的那堂課嗎?第一章講的是如何理解詩歌,前輩們對於如何理解詩歌做出了晦澀難懂的理論講解。基廷老師覺得詩歌的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不應該被束縛,被制約。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第一章的書全部撕掉,一頁都不要剩下……看到這裏,我有些想笑,也從心底佩服這個“奇怪”的老師。在體制內的教與學,或許再也沒有像基廷老師這樣敢於挑戰權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創作的自由了吧。

關於“死亡詩社”的理解基廷老師認爲是“向死而生”,以“把握當下”爲原則。在校史樓內聆聽死去前輩的忠告,反思生的意義。在課堂裏,站在講桌上,以新的視角俯瞰世界。在校外的山洞裏,敢於違抗校規校紀,探討詩歌和人生,擊節而歌。那是一羣浪漫主義對真理的追求,對於發出自己聲音的渴望。

但是,我們終究還是那一個平凡之人,終究還是沒有逃脫時代大的背景,面對父母和學校的高壓,我們選擇了妥協、逃避、默認。尼爾的死讓故事走向了結局。自由,隨性的基廷老師當然也被拖出來做了替罪羊。沒有公平與不公平,或許在基廷的心裏早就準備好了迎接這一切。讓他心痛的是他喜愛的學生永遠不能再見。

故事的結局,還是在那間熟悉的教室,面對着即將離開的基廷老師,死亡詩社裏的社員站在了課桌上,大聲在喊:哦,船長,我的船長!當然還有一部分,趴在桌子上,低着頭,沒有任何迴應。視覺衝擊的對比,讓我們明白我們所做的一切並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做出改變。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想在基廷老師的心裏,即便一個學生能站起來反抗,可能就算是成功。

爲理想而生,爲理想而死。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奮力生活,不枉此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