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談寫作:文字的口語化不等於怎麼聽來的就怎麼使,用不着再加工

我們幾乎無從避免藉着對話說明問題或交代情節。可是,正是這種地方,我們才應設盡方法寫好對話,使說明與交代具有足以表現人物性格的能力。這個人物必須有這個獨特的說明問題與交代情節的辦法與說法。這樣,儘管他說的是“今天天氣,哈哈哈”,也能開口就響,說明他的性格。根據劇情,他說的雖是一時一地的話,我們可是從他的生活全貌考慮這點話的。

在《茶館》的第一幕裏,我一下子介紹出二十幾個人。這一幕並不長,不許每個人說很多的話。可是據說在上演時,這一幕的效果相當好。相反地,在我的最失敗的戲《青年突擊隊》裏,我叫男女工人都說了不少的話,可是似乎一共沒有幾句足以感動聽衆的。人物都說了不少話,聽衆可是沒見到一個工人。

原因所在,就是我的確認識《茶館》裏的那些人,好象我給他們都批過“八字兒”與婚書,還知道他們的家譜。因此,他們在《茶館》裏那幾十分鐘裏所說的那幾句話都是從生命與生活的根源流出來的。反之,在《青年突擊隊》裏,人物所說的差不多都是我臨時在工地上借來的,我並沒給他們批過“八字兒”。那些話只是話,沒有生命的話,沒有性格的話。以這種話拼湊成的話劇大概是“話鋸”——話是由幹木頭上鋸下來的,而後用以鋸聽衆的耳朵!

聽衆是聰明而和善的,在聽到我由工地上借來的話語便輕聲地說:老舍有兩下子,準到工地去過兩三次!是的,正因爲是借來的語言,我們才越愛賣弄它們,結果呢,我們的作品就肉少而香菜、胡椒等等很多。孤立地去搜集語言分明是不大妥當的。這樣得到的語言裏,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一些雜質,若不加以提煉,一定有害於語言的純潔。文字的口語化不等於怎麼聽來的就怎麼使,用不着再加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