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型教养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从“回应”和“要求”两个维度提出了4种类型的教养方式:严厉型、溺爱型、忽略型、权威型。

"严厉型"也叫“控制型”。

这类教养方式的父母会拿自的标准来要求孩,而没有意识到高要求对孩子个性发展是一种变相的扼制;他们不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件服从,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这类教养方式的家长可能会用社会隔离的手段控制孩子,比如以保护孩子为理由阻隔孩子融入社会,交朋友等等;有的家长会用贬低指责的手段控制孩子,长期的贬低指责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凡事只能听从家长的;有的家长会用物质控制孩子,总是以只要孩子听话就会给予物质满足来控制孩子;还有一种控制方式就是情感绑架,比如,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语:“你真是个白眼狼,我算是白养你了”、 “你看你把我气成什么样子了”等等。

这些话语虽然各不相同,但背后的逻辑却出奇的一致。什么逻辑呢?那就是,“你竟然敢不听我的,这还了得!”这些说法都是典型的情感绑架的语言。

在这种"控制型"的教养下,容易让孩子变成:

1、以为强权就是公理。

2、要么退缩,要么暴力。形成两个极端的性格。(很多校园欺凌者的背后都有一个高压控制的家庭)

3、除非有外在的奖赏,否则不愿做出努力。

4、产生强烈的自我批判,易患虑和抑郁。

5、自卑、依赖,无法对自己负责。

6、个性和自我被扼杀,缺乏活力和情感。

控制型教养影响孩子人生的案例最典型的应该是2010年的药家鑫案件,药家鑫的父亲是一个军官,惯用部队的管理模式,对孩子要求按照他的标准来执行,非常的严厉,没有任何情感,在家庭里也很专制,他的母亲都不敢提出反对意见,所以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没有情感没有爱的人,没有能力承担责任,也没有能力解决问题,面对困难完全不知所措,做出无法挽回的行为,人生完全塌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