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該不該抄襲做產品? 1.做產品本身就是一件極度燒錢的事 2.產品研發的時間是生死存亡線 3.沒有哪個產品可以一成不變 4.產品經理的抄襲到底在抄襲什麼?

產品經理抄襲產品,也是被迫的。

這幾天朋友圈看到某創業公司在轉發的內容,指責印象筆記抄襲 flomo。閱讀量已經超過10萬了。

還記得以前有一篇文章:

吐槽創業公司越來越難,主要是因爲如果不被大公司投資或收購,那麼大公司就會成立項目組迅速完成產品抄襲上架,再加上強有力的流量灌輸,勝負就已成定局。讓創業者全盤皆輸。

那產品經理要不要做一個抄襲的產品?

我的答案是:抄襲並不可恥,但懂得篩選和應用

很多公司的產品經理抄襲是要抄襲全抄,結果不僅業務無法用、還浪費了資源。有的公司還有抄襲,結果抄襲的四不像,幾個公司全抄襲組合成新的,根本沒有考慮用戶、市場能不能接受。

而要抄襲做產品,其本質上有4點原因。

1.做產品本身就是一件極度燒錢的事

做產品經理同學一定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那就是做產品的第一天開始,站在公司角度,你就是屬於燒錢的人,同時整個產品研發部就是在每天不斷燃燒經費的。

開發和產品經理都不會爲了營收承擔結果負責,只有銷售、渠道、運營這些才能扛起運營指標的大旗。

所以站在公司老闆或項目管理者角度李。要想少燒錢增加活命的可能性,那自然再產品設計、和需求調研就十分關鍵了,稍微出錯就會影響後面的工作時間和成本進度

如果此時有一個相對成熟的產品、同時業務相似、市場反饋還不錯,自然對飯的產品設計方案會成爲最優解。比自己需求調研、產品設計的方案要省錢太多。

2.產品研發的時間是生死存亡線

當一個產品立項通過後,從團隊研發,到產品上線。實際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市面上你看到的互聯網產品比如app、小程序、甚至是web站點,沒有哪一個不經過3個月以上才能完成。

強調的是3個月包含了開發、產品設計、測試、冷啓動運營,實際上非常短的,許國互聯網公司在孵化一個產品的時候至少都用了6個月甚至是1年時間才完成。

而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平均壽命是3年,而對於一個項目組來說時間在1年是非常正常的,一年沒有起色基本上項目就會被幹掉或換成其他項目。

即使本身用戶在增長、又有營收,但卻過不了生死KPI線項目同樣被結束。

要是要想活命,那必須馬上推出能夠立竿見影的1.0版本。那麼抄襲就成了一個首要選擇。

3.沒有哪個產品可以一成不變

現在你能夠用上的互聯網產品,實際他們背後都有自己的研發計劃。也就是說你現在使用的產品出現的問題、甚至是不好的用戶體驗他們可能早就知道了,只是因爲需求排期、資源問題,被延遲到下個版本解決的。

即使每天有三億人教微信的產品經理張小龍做產品,吐槽微信的各種不好用。但其實只要你願意等待,未來微信的體驗一定會越來越好、同時問題也會越來越好,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而那一天你最討厭的地方被修復,就看時間了。

所以產品抄襲實際上是對自家產品未來的測試,別人先做先上線是自然獲得過用戶與真理的檢驗。即使你對他產品下個版本不知道,但實際上只要業務模式類似、功能相同,那麼也可以減少踩坑。

對別人現在不好用、不符合自家業務的功能模塊進行優化。你比別人優化的快、發現得早,那產品自然有更多機會。

畢竟沒有業務100%完全相同的公司,完全靠抄襲是活不下去的。

產品的成長需要時間,同時也是不斷變化的。就像QQ在曾經是PC端時代唯一的社交工具,但到今天的版本估計連QQ的產品經理自己都不知道。

時代下不同的技術支撐、硬件環境允許,用戶喜好都不同。

而抄襲只是我們到達某一個點的捷徑,但卻不是我們到達終點的辦法。如果抄襲一款別人都不迭代的產品,可想而知是失敗的。

4.產品經理的抄襲到底在抄襲什麼?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比白手起家更快。

但抄襲的目的卻不相同,有的會通過拆解對方的功能去篩選適合自己業務的成熟功能。比如2021年大火的clubhouse,據我所知在國內已經有至少10家公司上線了。

在1.0版本基本上和clubhouse一模一樣,甚至是有的連UI都沒有變化。除了logo變了以外

還要不計其數的國內都有這樣的誕生方式。在項目早期幾乎一摸一樣,隨着時間和產品迭代變得不一樣。

最終變成了適用國內用戶喜好、用戶場景、政策的產品。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