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聚焦典型、對照呈現,全面記錄《人民的小康》 追根溯源,全面梳理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 聚焦典型,生動詮釋何爲人民的小康 對照呈現,形象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 1號結語

從《詩經》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到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從曾經是窮鄉僻壤的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到如今的小康示範村;

從西藏雙湖醫院第一個剖宮產嬰兒霍黨生到陝西太平鎮直播帶貨的網紅奶奶崔淑俠;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光榮,值得大書特書。

太多的深邃思想值得追溯,太多的輝煌成就值得驕傲,太多的感人事蹟值得歌頌,太多的巨大變化值得記錄。

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承製的專題片《人民的小康》正在中央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熱播。該片通過歷史進程的追根溯源,典型案例的生動表述,對照呈現的形象手法,將「小康」這兩個沉甸甸的字真正講清楚了。

追根溯源,全面梳理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

《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屈原感慨:「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杜甫憧憬:「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小康」這兩個字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淵源,其背後是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對幸福安康生活的嚮往。


《人民的小康》第一篇章《一諾千金》講述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從古人樸素的願望,到中國人民千年的追尋,到近代百年艱苦的奮鬥,再到十八大以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擘畫和重大部署,歷史進程和思想演進脈絡被清晰的呈現出來。

李大釗:「社會主義是要富的,不是要窮的。」

毛澤東:「爲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爲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爲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

鄧小平:「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習近平:「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着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這一系列偉大的思想論斷,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將遙不可及的「小康夢」變成了真真切切的現實。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兌現了莊嚴承諾,梁家河、駱駝灣……每一片土地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鋪展開一幅山鄉鉅變、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

《人民的小康》通過翔實的史料、珍貴的歷史影像以及生動的百姓故事,追根溯源,全面梳理,真實紀錄和還原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光輝歷程,爲建黨百年獻上了一份厚禮。

 聚焦典型,生動詮釋何爲人民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民的「小康」,體現在每一個人的生活鉅變中。

《人民的小康》以思想引領爲主線,以具體事例爲主體,以普通人物爲主角,聚焦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典型地區、典型故事,以小見大,充分體現了思想性和生動性的有機統一。節目攝製團隊深入全國各地,拍攝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和清新的畫面,真實展現了中華大地上實現全面小康的新面貌、新氣象。

湖北咸寧市崇陽縣農民沈懷德的34本賬本被收藏到了湖北省檔案館特藏庫,成爲了反映時代滄桑鉅變的見證。

1981年跟父親分家開始記賬,手裏僅有現金10.6元,當年欠債45元;

1982年首次有了結餘,620.35元;

1983年花了28元買了人生中第一塊手錶;

1995年家裏收入首次過萬,10661元,買了村裏第一臺耕整機;

最新的賬本中當年毛收入達到105999元;

賬本上家庭生活的變遷一目瞭然,其背後反映的是一系列惠民政策的細化和實施。這一典型案例生動的說明了人民生活的變化纔是對全面小康的最好詮釋。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1800多名扶貧幹部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扶貧事業,王新法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他在給妻子的信中說:「如果入黨是一種信仰的話,那麼到目前爲止,我還沒有找到比共產黨更值得信仰的信仰。」這樣真摯的話語,纔是最真切的體會。

還有,中國首例在5000米海拔實施的剖宮產手術中生下來的孩子霍黨生;直播賣貨的網紅奶奶崔淑俠;工人村「出棚進樓」的劉桂華;得益於居家養老服務的北京居民張豔麗;開車巡診的「溜索醫生」鄧前堆……

《人民的小康》第三篇章《民生福祉》中,這每一個人名的背後都是一段感人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人民羣衆在醫療服務的保障、就業機會的提供、居住條件的改善、養老事業的推動、水電路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革命老區駱駝灣唐宗秀老人用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心中的富足:「老了還盡穿花衣服,你瞅,秋天的,夏天的都有,過了個年也沒穿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真正的、人民的小康。《人民的小康》中用豐富的、典型的案例,證明了這一點。

對照呈現,形象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

《人民的小康》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尤其是不同歷史時期的情況對照,全方位呈現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成就,立體化反映老百姓的幸福小康生活和昂揚精神風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首先體現在一些關鍵數據指標上。國內經濟總量,2012年54萬億元,2020年100萬億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32189元,是1949年的648倍,是1978年的188倍。這些數據的對照,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更加具象化。

《人民的小康》還採用了大量的航拍畫面,即優美又宏大,即細膩又磅礴。尤其是同一地點在不同時期的影像對照,非常震撼。

航拍愛好者呂鳳宵,用相機記錄下了天鎮縣十年的變化。從以前散落的窯洞到現在統一規劃的磚瓦房,從以前老舊危,到現在有抗震等級很高的這個新房;從塵土飛揚泥濘不堪小路到乾淨整潔的公路,對比一目瞭然。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曾經的「窮鄉僻壤」,如今的小康示範村;海南三亞的博後村,曾經的鹽鹼地,如今的玫瑰花基地;雅布依,曾被稱爲遺落沙海的「野人部落」,如今的沙漠探險、胡楊觀光的旅遊景點……十八洞村、博後村和雅布依的新舊對照,將脫貧攻堅帶來的鄉村鉅變呈現的一覽無餘。

沒有對照,就沒有清晰的認知。專題片《人民的小康》正是充分的利用了對比對照的表現手法,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系列成果展示生動形象了起來。

1號結語

專題片《人民的小康》播出後,有網友表示:

「原來小康的背後,還有這樣深遠的歷史淵源,把小康這兩個字看簡單了」

「我們視而不見的日常生活,竟然是如此的來之不易,突然覺得好幸福」

「經歷過太多苦難的老一輩,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感悟肯定會更加深刻,生活的變化確實太大了」

在實現全面小康這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中國巨輪,再啓程,駛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我們期待更加美好的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