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0810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這段話告訴我們: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在學習過程中,二者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關係應該是融洽的,氣氛應該是和諧的。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會與老師形成一種更加親密的關係,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預期結果。

學生是課程學習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實踐者,學習過程中,學生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是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之一。

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必須以充分研究學情爲前提,並在此基礎上開始學科教學設計。設計的問題和課堂的預設,都要圍繞着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效組織學生的主題活動來展開。

師生的平等,還體現在教師與所有學生的關係的平等。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到班級大多數的學生能夠完成這個問題,既不能太難,也不要太簡單。太難,大多數學生都完不成,這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習的廣度;如果設置的問題過於簡單,很多學生都能夠輕易的回答,那麼學習的廣度是實現了,但學習的深度就沒有了。

教師應該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這句話非常清晰的明確了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需要組織引導學生朝着既定的目標,以恰當的組織形式來進行合作學習,經過探究和討論,達到或接近預定的教學目標就可以了,對於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是不可以插手其中的。因爲老師的參與,或多或少的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樣的話學生獲得的知識中就摻雜了教師的主觀臆斷,影響了學生的主動思考,學什麼思維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這樣的課堂應該說是有缺憾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