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龜》:“我的到達,便是慶典”,過程更重要嗎?不同意!

/杜豆豆

在繪本《犟龜》中,倔強的小烏龜陶陶,終於在經歷了種種險阻後,到達了獅子洞。雖然獅王二十八世已經戰死,她最終還是準時趕上了二十九世的婚禮慶典。

這個結尾,雖然是作者無巧不成書的驚喜設計,但卻揭示了人生的一個道理:

只要努力,生活總會回報給你更大的驚喜。

但是,我們真的就能據此來說,這句“我的到達,便是慶典”,說的是人生目標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嗎?這個觀點,我是不同意的。作者在這本書裏所揭示的哲學意味,遠不至此。

在我看來,“我的到達,便是慶典”這句話,更深入的解讀應當是:

一個人活在世上,目標的實現,遠比過程的努力更爲重要。而要實現目標,我們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感性的信念。只有這樣,你纔可能到達,纔可能實現人生的慶典。

爲什麼我會這樣理解呢?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烏龜陶陶能說走就走,不是腦子熱,而是長期以來的目標沉澱。

從目標來看,烏龜陶陶是堅定而清晰的。這我們從開始時陶陶在聽到鴿子對話時的沉思中,就可以看出。當兩個鴿子評價說獅王的結婚慶典是一種風光時,烏龜的意識中,卻認爲是“最熱鬧的婚禮”。

爲什麼烏龜會有這樣的反應?

我們在常規思維中,都會認爲,烏龜的本能是安靜的,這是她的自然屬性,或者說是遺傳決定的。但這隻烏龜是不甘於寂寞的,她並不想守着本能,過普普通通、庸庸碌碌的一生。相反,她希望能變一種活法。

她不在乎名譽帶來的風光,她在乎的是改變自己,突破自己。“熱鬧”,是她嚮往的一種生活,更是她期望能達到的一種人生境界。

所以,烏龜陶陶的赴邀,並不是腦子一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她長期以來,就有深埋在心底的目標。婚禮,不過是導火索,是外力而已;真正的動力,來自內心的目標。換句話說,人在世上,先要有目標,纔會有過程的實現。

你能說,目標沒有過程重要嗎?這和說二樓比一樓重要,不是一樣荒謬嗎?

第二個原因,陶陶在整個旅程過程的表現,都表明了這是一場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

從過程來看,烏龜陶陶的表現,每一步都是胸有成竹的。這說明,她對整個旅程都是有風險預案的。

她從一開始,就經過了一日一夜的深思熟慮,預判了路上可能遇到的不同艱險。除了衣食住行的缺乏,風雨雷電等自然力的阻撓,還包括後面故事展開時,重點講述的各種精神打擊和阻撓。

比如,蜘蛛的嘲諷和蝸牛的苦苦挽留,象徵着民間男女最普遍的勸阻;之後貴族壁虎和烏鴉神父的勸告,又代表着權貴階層的看法。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羣體意見,顯然都是在陶陶意料之中的。

所以,她才能在看到他們的反應,聽到這些所謂的“良言”時,能夠保持清醒,平靜對待,而不是毫無主心骨地聽從了別人的意見。

你能說,過程比目標更重要嗎?沒有目標作爲堅實的基礎,過程隨時都可能因外力而走偏。


第三個原因,從結果來看,烏龜陶陶對自己目標的達成,是有計劃、有預見的。

也就是說,烏龜陶陶不僅思考過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爲什麼自己要這麼做,她還有自己的目標實現計劃。

我們來看一些細節。

烏龜陶陶知道自己的先天不足:腿短爬得慢。她只有兩週時間,要從北非走到中非的獅子洞。

她的對策是:“日夜不停”地趕路,蝸牛評價說“看得讓人眼暈”。

在旅途上,她用一次次的問路和打探最新消息,來判斷和調整她的計劃。

當她被蝸牛告知走反方向而且只有兩天剩餘時間時,她依然堅持“日夜不停”地趕路。這時,她的具象目標已經悄悄轉化,不是趕上二十八世的婚禮,而是到達獅子洞,那個最熱鬧、最尊貴的聖地,那個象徵着自己獲得了新生和超越的地方。

所以,當她被壁虎告知婚禮取消,被烏鴉告知獅王戰死後,她的反應,纔會總是充滿信心地說:“只要堅持,一步一步總能走到的!”

最後,她果真到達了,具象看是到達獅子洞,但從陶陶內心看,是到達了她引以爲聖地的熱鬧之所——促使她超越本能的精神巔峯。

試想一下,沒有明確的目標、周密的實現計劃,烏龜陶陶能有這樣的人生回報嗎?她能得出“我的到達,便是慶典”這樣的感悟嗎?

總而言之,“我的到達,便是慶典”這句話,不是說過程比目標更重要。因爲,沒有目標,就沒有過程;沒有理性,感性不過就是衝動。

人生的慶典要實現,目標第一,過程第二,結果第三。從來因果如此,又怎能顛倒呢?

(本文結束)

陪孩子一起快樂讀書吧!我是杜豆豆,兩個孩子的媽媽,愛讀書、愛碼字,歡迎關注我,在讀書的路上快樂同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