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陈的香 — 谈谈社交陷阱

通过自我和对周遭的观察发现,在一段时间大范围地密集社交后,大多数人都会出现莫名的低落感、孤独感或者是轻微焦虑感,分析一下原因,希望我们都可以充分放肆地聚会,然后清醒理性的回归生活的正轨。

在没有任何意识上的引导和做功的情况下,大多数的社交活动都会出现刹不住车的情况,这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简单的惯性没有被意识到,进入auto pilot的自由驾驶模式。这和玩游戏上瘾、喝咖啡无节制差不多,多数的时候,是当真的出现心理身体上的不适时,人们才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

谁都想像这样不想明天地开心下去,然而对人性的深入了解让我们知道,任何的享乐、经历,都会让人沸点不断升高:昨天的让人亢奋的事情今天重复一遍,并不能让你达到那个亢奋的点;昨天一口路边的馄饨面带来的极大满足感,不能被今天的米其林餐厅填满;那个曾经你心动的人要是天天在眼前晃,不仅不能再让你内心产生任何波澜,还有想“要么你走要么我搬”的想法。。。

都正常。

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做功,把沸点保持在那个加热就能bubble的阶段。而且有时做功不一定是input,学着为了reverse(倒退) 或者reserve (储备)做功,也值得研究。Reverse和reserve一段时间后,所有的闺蜜情、兄弟情、交情友情和矫情,都会经过时间的洗刷,变得异常值得品味和醇香。

社交刹不住车的另一大隐患, 是会误以为经常社交的群体之间,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同步的,这会导致求同存异被滥用。而求同存异,是那些长久并不深入的关系中,不可动摇的基石。

人类群居性的特质,决定了我们希望从吃穿用度到起居日常都能有属于群族的归属感,群族中分工明确标准统一:谁去摘果子,摘什么果子;谁负责搭窝,搭什么样的窝;何时玩乐,如何玩乐;谁决定群族是否迁徙,向何处迁徙;是否出击或亲并他族,何时行动等等。是不是听起来特别温暖特别原始和美好,然而清醒一下就发现,这根本和现代的生活相悖。

现代人讲究独立自主,独特性是安身立命之本,从一人延伸到一家,家庭的产生和发展也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于是“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恰恰很好的诠释了这种个体和群族的关系:亲密和交好可以用作平衡自身发展的那个“相互依存”因素,然而刹不住闸就会导致“相对独立”渐渐缺失,这个缺失会造成问题吗?会!因为我们不能指望别人给你摘果子、搭窝;我们也不希望别人告诉你该何时玩儿乐、去哪儿玩乐;关系家庭迁移发展的大事,更是由不得他人。

所以当我们借着对原始群族的心里依赖感,做出任何类似“上同一条船”的决定时,请理性的问问自己:我做的这个决定是独立自主的么?我有没有希望别人帮我摘果子、搭窝、或者为我做决定的意图,如果有,摘到了毒果子、搭的窝不牢,决定不符合我的心意,那么谁会负责。

社交刹不住车还会导致欲念攻心。

对喧嚣而温暖的陪伴产生长久占有的欲望,于是社交质量下降,深入交谈变成嗡嗡嘤嘤的扯闲话,并不能给深入彼此关系添柴加火,还反而会无中生有,制造没有必要的分裂,得不偿失。还观察到很有意思的现象表现在,本来可以很促进交流的分享,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你要压过我,我不能被你比下去的言语上的较量,你说社交还搞内卷有什么必要。

出现这些现象都要归功于人性的弱点,或者是无意识行为,人在自动驾驶的时候觉知不在线,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也算没毛病。

所以说酒还是陈的香,沉一阵打开喝两口,hmmm醉人;整天搅和搞不好变成了浑水,以后连想打开的欲望都没有叻。

说的好理性啊一点都不温暖有没有,然而在理性保护下的感性交流,才能更肆意而流动。

敬那些曾给过我点滴的爱,绵长而温暖的朋友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