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的,我挺像那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女生”

1.

前不久,在微信視頻號中刷到一則視頻,視頻中一位看着年紀不大的女生開口第一句話就問:沒有見過世界的女生,哪裏來的世界觀?

那一陣子網上頻頻爆出類似沒有喫過海底撈,沒有用過大牌護膚化妝品,見過世面與否等等話題的娛樂評論。

每次看到這種標題的自媒體內容,都會在心底倒吸一口涼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類似自帶優越感的“僞世面”腔調盛囂於互聯網上,再如洪水般蔓延至日常生活中,用來評判所謂的“世面感”。

這種互聯網絡時代給予我們劃分人與人之間優越與否的世俗標準,貌似簡單又粗暴,精準又明晰,但不知道這一套扁平化的衡量標準,有多少可確信性,又明目張膽地挫傷了日常生活中多少年輕女孩的自尊心。

講真的,如果按照網上種種的條條標準來對照着比劃自己,我承認,自己挺像他們口中那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女生。

2.

我沒有去喫過海底撈,也可能從來沒買過某個高價的口紅、護膚品,也沒跨省去過幾個城市遊玩。所以,你看,我沒有看過世界,哪裏來自己的世界觀呢。

但我要告訴你的另一面事實還有:

在上研究生之前, 喫火鍋的次數五個手指頭都可以數過來。因爲從來不覺得火鍋這種料理有多麼健康。一直到讀研,每次同班同學聚會大都會選擇火鍋料理,跟着這種大潮流,馬馬虎虎說自己喫過幾次火鍋。

一直到現在,即使平時和朋友出去喫飯,都難得會選擇火鍋料理。在我的飲食習慣裏,它一般都排名在最後不得爲之的一項。

在跨省讀研時,我的活動範圍總是圍繞江蘇省內轉。我生於揚州,讀大學專科本科都在蘇州,研究生才跨省到浙江杭州這邊。

從小到大,即使出去旅遊,也只會選擇江蘇省內的其他城市,要不就是臨近的江浙滬地區。

在上大學之前,我很少用所謂的化妝品、護膚品。

後來上大學一段時間,才漸漸被身邊的同學影響着嘗試用各種護膚品、化妝品。

今年4月,我的皮膚出現過敏症狀,整個人的臉上突然之間冒出一臉的紅痘痘。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平時護膚化妝的緣故。所以一直到現在,我戒掉了所有的護膚品,化妝品幾乎不用。

日常生活中,我的臉部護膚品只有一瓶強生的寶寶霜,單價49.9,在不打折的時候,一個月一瓶的使用量。此外,我有一年四季每天擦身體乳的習慣,正常也是一個月一瓶身體乳的頻次。

至於化妝,平時幾乎不化妝,頂多描一個眉毛。那些眼影、睫毛膏、粉底、BB霜、遮瑕霜等等瓶瓶罐罐是碰都不會碰的。

這些,幾乎就是我一個快要二十五歲的女生正常的生活狀態。

對了,還要告訴你們,我生平第一次做飛機是在今年的4月,準確的日期是2021年4月23日,和同專業的研究生同學老師一起去重慶參加爲期三天的學術會議。

3.

我記得那一天,到機場取票。我排隊跟在導師後面,對他說:“我第一次坐飛機,老師您拿了票等我一會,別把我搞丟了。”

導師很驚訝,他笑着說:“你第一次坐呀,那我真得好好看着你。”

過安檢時,導師特意讓我走在他前面;到候機室時,同行的幾位老師聽說我第一次坐,他們懷着開玩笑的心思,對我講各種飛機恐怖事件。

我突然覺得這羣老師還挺好玩的。

同行的一位平時喜歡到處旅遊的男生在我候機時主動對我說:“我也沒有做過幾次飛機,我們兩差不多哦。”

我回答說:“是的艾,我覺得自己生活在江浙滬這邊就挺發達的,沒坐過幾次飛機很正常呀。”

後來,他被我這一段話逗了一笑。

第一次坐飛機,當飛機起飛的那一刻,突然感覺到一種人類夢想的偉大,一種從無到有的人類自豪感,我想,這就是第一次坐飛機時帶給我最大的感受。

那一次,我的座位被安排在學科兩位大佬中間。

旅途中的他們,好像沒有了課堂上的嚴肅與拘謹,他們安排我坐靠窗的位置,說可以從窗邊看外面大片大片的藍天。

三個多小時的旅程,我眨巴着眼睛通過窗戶看着藍到輕飄的天空,第一次感覺到自己離穹頂的白雲如此之近,彷彿觸手可及。它們又有點像極了小時候手裏拿着的一朵朵柔軟的棉花糖。

從重慶回杭州的那一天晚上,我坐在臨窗的位置瞧見了機翼在深邃的夜空中滑出的一條淺淺的弧線,還有不遠處橘紅色的界限分明的天際線。

透過飛機窗口,透過機翼往外看,會看到地面上不曾見過的風景,這是一種新的體驗,也只是一種體驗罷了。

4.

其實,任何人、事、物本身都沒有太多的內涵,但因人的存在,便賦予了它們不同的意義屬性。而我總覺得,自媒體的一時盛囂彷彿給予各色人等不需要實際約束的免責通行入口。

於是,以言論自由爲藉口,以自媒體爲工具,在大衆空間肆意發佈所謂的個人自由價值觀,帶來一波波羣體性的附和與盲從。

所謂的“世面”之議論何嘗又不是這種“僞價值觀”下的產物。

但其實很多人可能一輩子沒有經歷過多少富碩的生活,遊覽過多少名勝景點,去過多少個藝術名都,但卻照樣創造出了流傳後世的瑰寶。

超驗主義者梭羅一生都未遠離開其出生地馬薩諸州的康科德,僅僅基於自己在瓦爾登湖的生活經驗寫就了一本流傳後世,影響深遠的著作《瓦爾登湖》,向世人證明人所需要的並不是過多的物質享受,財富追逐,而應該是一種簡樸的、獨立的、發自內心富足的自然生活。

被譽爲“太陽之子”的畫家梵高,二十七歲開始從事畫家生涯,餘生潦倒貧苦,不爲人知,卻憑藉其獨特的生命創造力創作出一幅幅爲後人所珍藏的向日葵、星空、自畫像等畫作。

畫家卡拉瓦喬一生混跡於貧民之中,卻在文藝復興人才迭出之際,憑藉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思考——貪婪、賭博、淫亂、殘酷創作出一系列文藝復興啓蒙畫作,佔據西方美學史上一席之地。

......

這些可能離我們當下生活的年代太過久遠,但他們的歷史存在已經顛覆了自媒體時代的某些“僞命題”言論。其實,任何人、事、物本身都沒有太多的內涵,但因人的存在,便賦予了它們不同的意義屬性。而我總覺得,自媒體的一時盛囂彷彿給予各色人等不需要實際約束的免責通行入口。

5.

回到最接近我們的現實,最近被頻頻刷上熱搜的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單人10米跳臺決賽冠軍14歲的全紅嬋,在採訪時表示14歲的自己因家庭貧苦,沒有去過動物園,也沒有去過遊樂場,自己努力訓練也是想掙錢給出過事故的母親看病,減輕家裏的經濟困難。

在採訪中,據她母親透露,她最喜歡喫的是五毛錢一包的辣條,最大的願望是開一家小超市,這樣一個不符合世俗“世面觀”的女孩卻以自己的紮實跳水功底,一日日的勤學苦練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去過多少地方旅行,打卡過多少網紅餐廳,用過多麼昂貴的大牌護膚化妝品等等真的不能夠代表所謂的一個女生世面與否。

我們周圍的世界,每天都在發生數不盡的變化,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多的網紅餐館,網紅旅遊勝地,所謂的大牌護膚品,若我們以當下主流的“世面觀”去評判一位女生,那我們的體驗消費各種新鮮事物的速度遠遠抵達不了這些被定義的價值觀。

與其去追逐別人口中的“世面”,不如好好思考如何構築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狀態。

比如,踏實工作。以紮實的一技之長爲自己在職場謀得一席之地,供養自己當下的生活,及無數個不期而遇的未來。

好好愛自己。每一個稀疏平常的日子,也要給自己健康的一日三餐。

每一個值得慶祝的節日,學會給自己一份力所能及的獎賞,哪怕是一杯咖啡,一束鮮花,一份甜點,一部展覽;或者每一次以爲過不去的失魂落魄之際,也要好好睡覺,按時喫飯,定期和朋友聯絡聊天,這些貫穿於細微處的一點一滴,就是愛自己的印記,也是在好好生活的證明。

盡心盡力愛身邊的人。在朋友遇到困難時,力所能及地付出自己的一份力;在擁有某種喜悅時,學會去和身邊的人分享,一份喜悅就會裂變爲雙份的快樂。

不因爲某種經驗的缺失而感到自卑,不爲某種主流附和的價值取向而感到孤立,不爲某種不被認可的生活方式而感到怯懦。

努力生活,愛自己,也盡心盡力愛身邊的人,這樣的用心生活比流俗的世面觀要可靠多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