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作家》讀書筆記(五)

總算說到了模仿。我記得某位老師說過“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很顯然,他這裏所說的“會抄”其實就是模仿。可惜,我們還多人不要太懂,有的似乎懂了。但總是做不好。其實,這也怨不得學生。因爲學生的耳邊從來不缺少這些大道理,他們需要的具體的操作方法。終究還是老師的話還是太深奧了,太不接地氣了。於學生而言,極少的知識儲備、貧瘠的思想土壤都極大地限制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這是一個無法辯駁的事實。在這樣的困境中,學生面對“優秀作品”時,除了一字不落地謄寫之外,的確實在想不出什麼更爲有效的辦法。

作者說,我們模仿的是優秀的技巧。這話,我懂。在課堂教學時,也是老師們的口頭禪。但是怎樣模仿呢?這纔是我,這個讀者最想知道的。“要逐字逐句分開細讀”,作者說,“如果有可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找一篇同樣的作品,作爲對比”。我個人覺得這個操作很具體,也容易實施。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可以是我們這些寫作愛好者很容易的發現自己的作品與優秀作品之間的差異,也就有了努力改變的方向。

爲了對抗文章單調乏味,使其節奏韻律豐富多彩,作者提出一些非常有趣的建議,我們不妨看一看,你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做法非常熟悉但由於我們平時的做法又有所不同。首先,挑選一位他的風格對你自己有幫助的作家。仔細分析句子的構成,然後逐句進行模仿。作者在這裏提出一些模仿的要求:你的“每個詞的字數和這個作者在這一句話中用的每個詞的字數都完全對應,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要保證這些詞和例句中的詞的重讀音節都完全相同”。這不就是仿寫句子嗎?不過,比我們通常練習的仿寫句子難度更大,不客氣地說,需要我們絞盡腦汁。但是作者認爲,時不時的這樣練習是有好處的,“一旦通過努力學會分析一個句子的不同組成部分,並且能夠寫出一個類似句子,你會發現,自己頭腦中的某一部i分從此覺醒了,對以前不易察覺的微妙之處變得敏感了。”

我們不缺少喫苦耐勞的精神,我們缺少的是敏銳的目光,細緻而又敏感的神經。如果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語言變得豐富,在文學創作的領域寫出更有創造性的文字,何樂而不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