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原因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哲人和青年讨论了引起人们不幸的原因,并直接抛出了以下论点。

1、不幸,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并且你其实是从中获益的。

初读时,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怎么会是自己主动选择让自己不幸呢?

书中的哲人讲述了他的一位年轻的朋友的故事来说明这个论点。

这位年轻的朋友一直梦想成为小说家,但却总是写不出作品,也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他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样的方式来试图营造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一旦他写出了作品,就要面对被人评头论足的局面,更让他害怕的是不愿看到自己的作品平平无奇而在比赛中落选的挫败。

他只想活在“只要有时间,我也是可以的”、“我是有这种写作才能”的幻想中,来满足自己虚幻的自恋,也就是我们说的原发性获益。

你可以想象,或许再过五年或者十年,他又会开始使用“我已经不再年轻”或者“已经有了家庭”之类的理由了。

2、不幸,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解读。

我想,你也许也听说过“半杯水”的寓言。

很久以前,有两个疲惫不堪的旅人从远方来到了一个村落,有位老人分别递给这两个旅人半杯水。

快乐的人说:太好了,终于有半杯水可以喝了。

消极的人却暗自嘀咕:怎么只有半杯水?这点能有什么用?

乐观者称半杯水为半满,悲观者称半杯水为半空。

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拥有的那一半,而有的人却看到的是缺失的那一半。

发生同样的事情,两个人的看法感受完全不同,而这取决于你的内心如何解读。

3、不幸,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是否愿意为自己负责。

近年来,心理学风靡全球,原生家庭成为很多人寻找不幸原因的主战场。

阿德勒的个体独立论认为,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很重要,但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TA有行使自己权力的时候,比如,当你长大了,独立生活了,只要你愿意为自己负责了,不幸都会成为过去。

阿德勒认为,人们并不是因为过去的心理创伤而痛苦,而是在实现当下目的的过程中,产生了痛苦。也就是说,人不是受过去原因支配的存在,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的阿德勒的目的论。

这些观点,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窗户。

4、不幸,在于没有改变的决心。

有人在看了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后,决定不再忍受家中凌乱不堪的物品,迫不及待地也想尝试下断舍离。但是最终也只是停留在脑海,迟迟没有行动。

有人在听了马云的励志讲座之后,立刻变得热血沸腾,然后心中暗下决心,决定要立即改变。但是几天之后,激动热血降到零度,回归原样。

这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下定改变的决心!一个人是否能改变,这取决于本人改变的动力,而不是周围人的鼓动。

一旦你有了坚定的动力,你从何时开始,都是可以改变的。

5、不幸,在于你始终在说,而没有行动。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奇了。

诚然,只有行动才能给生活增添力量。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拉开距离,就在于行动力。

否则,你只是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呈现出来的只是自我欺骗的虚幻的海市蜃楼罢了。

所以,不要寻找不幸的原因 ,而是选择为自己负责,赶紧行动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