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不懂得東西二十幾歲會懂

今天週末,正好藉着下雨的幌子在家貪睡了一天。

去外面尋覓了一下食材,給自己做了一頓簡單美味的飯菜,下午窩在沙發上看了兩部紀錄片。

浮躁的內心瞬間安靜了下來,特別是看了《讀書的力量》之後,瞬間感慨萬千。

從文字的起源,古人在石塊上繪寫甲骨文,到皇帝用竹編奏章,再到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最後一頁一頁的紙再進化出印刷術。

看完這一系列的文字進化之後,整個人即感慨又動魄。

想想我們是生活在幸福的時代的寵兒,語言交通都很便利,一個電話撥打出去幾秒鐘就能收到回覆,幾千米的路程開幾分鐘就能抵達。

古人那麼聰明和有探索精神,我們又怎能拖後腿呢?

其實這類知識,十幾歲的歷史課本上都有講述,但迫於當時稚嫩,沒有真正的去領悟古人的一些列著作和成就。

歷史學科也學得平平無奇,而今再看視頻回顧一遍歷史,盡是如實的清晰。

也不知道是大腦隨着年紀的漸長而成熟,十幾歲學不懂得東西,在二十幾歲,稍微複習一下就懂了。

這種感覺說來很奇妙,也許很多東西真的需要交給時間,交給時間沉澱,交給時間領悟。

在此期間,我們是需緩慢而堅定的往前走。

紀錄片中還講到我們的孔子、老子,以及西方文明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幾位哲學家。

也許這就是紀錄片的魔力吧,它不會讓你感受到情緒湧動的快樂,而是細水長流,緩緩品味的飽滿。

從中還得知了《馬可波羅遊記》是推動歷史非常重要的著作,還有楊敬年翻譯的《國富論》和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等。

這些歷史以前都屬於我的知識盲區,但今天偶然的打破,突然感受到一絲新奇和偉大,還挺有意思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