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一個原生家庭,以及我的思索

這裏說的是負面影響。僅以《喧譁與騷動》爲例子。

就像現在窗外正在下的雷雨,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樣沒有去暴力思考過,沒有提前想過雷雨它究竟會不會發生,能發生到什麼程度,我能降低什麼危害。只在它來臨時才醒悟,哦,它來了,它真的來了。

表面看起來它好像跟個人並沒有聯繫。我們生活的態度,質量,目的,好像都只是一個人單方面的自我選擇。實際上它又無時不刻在左右我們的判斷與決定。如果是正面的倒罷了,要是負面的,我們該重視還得重視。

昨天我在親戚家裏耍,擺龍門陣。侄女剛生完小寶貝,一個兒子,但有點小失落。親戚說侄女沒有生娃之前,大家都說看肚子要生個女兒。當然,說的人多了她也就信以爲真了。覺得確實應該是個女兒。結果不是。

你看,這就是典型受人影響的例子。

表面看只是一個性別問題,深層次來看就是重女輕男思想在作祟。周圍家庭人員不參與,會出現這種荒謬認知嗎。

更不要說那些與原生家庭朝夕相處的時間裏,事無鉅細的各種思想滲透,各種行爲滲透。

問題在於,即便你有所意識有時候也覺得無力去改變。

這兩年我完整地看《喧譁與騷動》至少五六次。我一直看不太透昆丁爲什麼要選擇自殺。他爲什麼讓他自己必須去死。這部分內容把我看哭了很多次。

若干年若干年以前我們立在大橋上。河面平靜,河底暗流湧動,西天寒光如血。不同時代。不同地點。心情相同。即便我昨天賣完中籤新股獲得一筆小財,感覺老天犒賞了如今心態平和的我,我也不能忘懷曾經那種感覺。對於我而言那只是我一時半天的恍惚。對於昆丁則不同,昆丁是高材生,他可能比當年的我看得更透徹也更絕望。

財物算什麼。我們爲什麼要活着。

那年我還沒有與這本書相遇。

如今相遇,我已經不再年輕。

拿着手機寫這些東西我倒有點覺得,人間值得,值得我和我們停留。

老天要我們出生要我們活着,是要給我們安排一些任務經歷一些事情,不寫或寫下一些東西。我是要寫下一些東西。

即使一萬年之後這些東西和我們一樣變成連灰都找不到,即使人類乃至整個宇宙,終極結果是一種孤獨默然的消亡,一種誰都改變不了的事實,我也覺得有寫的必要和意義。

因此誰說人間不值得,那只是他或者一部分人的感受。

從罪與罰的角度來說,小本的存在是那個家庭的罰,昆丁在以死贖罪,進入陰間贖罪,小卡是罪與罰的綜合體,傑森和狄爾希是活在世間的贖罪者。每個人,特別是傑森和狄爾希,這個罪與罰家庭最樸實又紮實的支柱,老天都是安排好了的。

從值不值得角度來說,我們在人間來去,對於一個能生孩子的人,有一個值得你一生疼愛的孩子就是值得的。對於不能生孩子而盡心贍養父母的人,你也並沒有白白來世一遭,也是值得的。

你所得到的歡樂與痛苦,深層次的根源在哪裏。如果找不到,就在苦難的心扉裏開出一朵小小的可以自賞的鮮花,有什麼不可以。

我們至少可以耗盡所有精力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母愛子愛女愛兄妹情誼愛其他愛。不是麼。

誰能離開原生家庭的影響。

昆丁爲什麼要自殺。因爲原生家庭的影響。他的壓力一部分來自父親母親,一部分來自他跟小卡的關係,另一部分要歸屬於社會和學校。畢竟現實對一個孩子的擠壓,對於一個從不太富裕家庭出來的年輕學生來說,帶來的傷害沒有表面看那麼簡單。

小昆汀爲什麼要叛逆,要逃學,要和那些社會人鬼混。因爲原生家庭的影響沒有表面看那麼簡單。

昆丁的母親說過,傑森本來應該是個成功人士,結果淪爲打工者,還得供養一家大小。功不可沒。他一天中有一部分時間還要花在如何教育叛逆的小昆汀身上。

同樣,我的一部分時間要花在如何拯救叛逆的侄兒身上。我甚至和傑森一樣不知道該如何教育侄兒,因爲他跟小昆汀是一類人,受了很大的原生家庭影響。

2021,08,1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