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更662--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當孩子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想做的事情做不好時,必定會產生沮喪、憤怒、焦慮、難過等情緒。這時候,父母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緒,“這有什麼好哭的”、“再生氣,我就把你丟在這裏”,也不要也被孩子的情緒感染,表現地很喪、很低落。

父母可以保持情緒的溫柔、平和、堅定,表達對孩子情緒的接納和理解,“媽媽知道你沒有搭好玩具很沮喪、還有點生氣”,孩子感到被接納,纔有力量去面對挫折。

在接納孩子的基礎上,靜靜地陪伴孩子經歷這樣受挫的時刻,後續慢慢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尋找解決方法。在這樣一次次體驗中,孩子會從中汲取營養,正確認識這個真實的世界,學習如何面對挫折、與挫折相處,這對他的人生大有裨益。

經常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意味着家長對孩子的不認可,長期的心理暗示也會讓孩子自己否定自己,結果是:

1、缺少自信;2、內心缺少驅動力;3、缺乏自制力,容易形成成癮性人格;4、低自尊會讓孩子學會挑剔、指責別人,給自己找心理平衡,影響到孩子的情商發展。

舉幾個例子:1、你這孩子真煩人,一點都不聽話;2、看你這字寫的,像狗扒的一樣;3、我早就看出來了,你就是個沒出息的孩子;4、他就不是一塊讀書的料;5、這孩子一點都不讓人省心,我都操碎了心了;6、也不行,我家孩子沒你說的那麼好;7、你怎麼這麼笨(蠢)?8、你就作吧,以後再也不管你了;9、你這孩子一點都不懂事……

孩子總是會成長爲我們嘴裏常說的樣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說氣話、不說狠話、不說重話,不說傷害孩子自尊的話。我們可以不接受孩子的行爲,但是不管怎樣,我都是愛你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