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甄嬛傳》:皇帝也是可憐人

文/婉兮    圖/網絡

1

第一百遍重溫《甄嬛傳》。

畫面停在太后薨逝。

彌留之際,太后烏雅氏始終在糾結一件事。她的小兒子,正被大兒子幽禁他方,臨死也未能母子相見。哪怕她軟話硬話說盡,登上皇位的大兒子也不爲所動。

母子倆爆發了一場爭吵。

扯出陳年舊事、撕下溫情脈脈的遮羞布,彼此的怨恨都不再遮遮掩掩。

最後,烏雅氏含恨而終。

至死,也沒見到她心心念唸的老十四。

這時,皇帝表情落寞。他跪在死去的母親面前,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樣哄孩子的歌,你從來,從來未對我唱過。您能爲我唱一遍嗎?皇額娘。”

注意,此時他不再自稱“朕”,而是用一個“我”字,暫時將帝王身份拋開,迴歸爲“兒子”。

一個從未被好好愛過的兒子。

唱兒歌的畫面,也曾出現在之前的情節中。當時,曹貴人正哼着兒歌哄溫宜公主睡覺,一曲終了,皇帝忽然開了口:再唱一遍吧。

初看只覺得,這是父愛流露。再看才猛然發現,這些哄孩子的兒歌,是皇帝心頭的一道傷疤。

在聽曹貴人唱歌時,也許他能閉上眼睛,瞬間穿越回童年,假裝自己也聽過這些哄睡的歌、假裝自己也被溫柔愛過。

說起來,皇帝的童年並不美好。

他排行老四,但並非嫡出之子。彼時生母身份地位並不高,無法親自撫養兒子,只能把他交給位分更高的佟佳氏照料。

所以,他與烏雅氏雖爲母子,但並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機會來培養感情。而血脈自帶的一縷溫柔,也因對比而黯然失色。

烏雅氏更愛她的小兒子。

也就是她念念不忘的老十四。

那個由她一手撫養大的孩子,顯然比老四更親近、更能讓她體會母子親情。


2

甄嬛入宮時,老四已經位至九五,能夠主宰天下人的生死,再也不是那個沒人疼沒人愛的庶出第四子。

那一路上的廝殺和血淚,《甄嬛傳》中並未正面描述。但我們都曉得,歷史上的四大爺臥薪嚐膽、披荊斬棘,歷經重重艱辛,纔在“九子奪嫡”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爲至高無上的天下之主。

事實上,大多數帝王的上位都帶血帶淚。

在那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比拼的,不僅僅是謀略智慧,更是人心算計與狠辣程度。

最後的上位者,往往浴血而生,在爭鬥中看盡人性涼薄人心叵測,將自己也逼爲薄情決絕之人。

若不狠不絕,他不可能成爲最後的勝利者。

可勝利之後呢?

四下看看,親情毀了個一乾二淨,可信任的兄弟、可交心的朋友,只寥寥數人罷了。高處不勝寒,如是而已。

果郡王允禮,恰好是爲數不多的能夠被皇帝信任的人之一。

而對果郡王的態度,也恰恰能反應皇帝的內心世界。

一方面,他對果郡王極好。

常常召進宮來,一同下棋論詩,兄友弟恭其樂融融。

另一方面,他又很嫉妒果郡王。

總是有意無意地提及老十七得先帝偏愛,話裏話外透着一股子酸酸的醋意。

你看,他明明渴望親情,卻又惦記着童年的不幸,始終無法釋懷。而親情之上又疊加皇權,他在兄長與皇帝的身份間來回跳躍,一直存着猜疑和忌憚。

這便註定,他永遠得不到純粹的感情。

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


3

原本,皇帝也有機會被愛。

那些初初入宮的如花美眷們,大多還懷抱着對愛情的隱祕渴望。雖明知深宮險惡,但也有些念頭在蠢蠢欲動,希翼着自己和別人不太一樣。

至少在皇帝心中,要和其它妃嬪不太一樣。

比如甄嬛。

她抱着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念頭,在與大豬蹄子相遇初期,“聖寵”被她品出了愛情的滋味。所以那時的她,眉目溫柔顧盼生輝,臉上也還有宜喜宜嗔的嬌俏表情,會半矯情半深情地,把他稱作“四郎”。

那是一段好時光,可惜好景不常在。

但我猜,那時的甄嬛,也曾帶給皇帝許多快樂,將他從高處不勝寒中拉下來,享受些尋常男女的尋常情愛。

再比如華妃。

那個如芍藥般明媚的女子,對皇帝愛得深沉而熱烈,恨不能掏出一顆心來,招搖霸道地展現自己的愛慕之情。

但兩個女人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

後者心死,觸柱而亡。

前者呢,在一次接一次的失望中傷透心,對皇帝再不報任何渴望。最後甚至愛侶成仇人,她密密織下一張網,毫不留情地,親手弄死了曾經的枕邊人。

十年前初看,帶着“爽劇”濾鏡。

皇帝被定義爲渣男,甄嬛的步步爲營讓人大呼過癮,自己代入其中,彷彿也狠狠報復了渣男。

但十年後再看,又恍惚理解了渣男皇帝。

無情是真的,無奈也是真的。

前朝與後宮緊密相連,一輩子游走在權力場上的四大爺,始終都在平衡各方關係。他被世人敬仰、敬畏,卻沒辦法爲所欲爲。

他當然是愛美人的。

可擁有美人的前提,是先擁有江山。二者之間的取捨,再明白不過了。

所以,他不可能將愛妃們的需求置頂,他必須將皇權置於愛情之上。對甄嬛和年世蘭的寵愛,亦是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無法徹徹底底將真心交託。

這是他的可惡之處,也是可憐之處。

沒辦法,誰叫他是皇帝呢?

做了皇帝,就不好再做癡情種了。


4

人人都想做皇帝。

這個詞代表着極致的權勢和富貴,他高居萬人之上,似乎無所不能、似乎能有一個無比順遂無比圓滿的人生。

但《甄嬛傳》裏的皇帝,顯然不是這樣。

他敏感、擰巴、自卑,對不快樂的童年耿耿於懷,明明渴望親情和愛,最後卻將愛自己的人一個個推開、丟失。

似乎也應了時下一句流行話,“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所以陳建斌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人”化的皇帝,而不是“神”化的霸道總裁。

平日不苟言笑,常以威嚴面目示人。偶然的一腔柔情流露,人物便立體起來、生動起來了。

他有他的暴戾和不堪,但也有他的軟肋和無奈。

私以爲,這纔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帝王。在成爲符號之前,他先是一個人。

故事講到最後,甄嬛扶養子上位,算是苦盡甘來,基本把後宮攥在手中了。

她和其它妃嬪不一樣。

歷史上有兒子的妃嬪們,哪個不是機關算盡,拼盡一切要把兒子送上龍椅?但甄嬛,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我想,是她看到了身爲帝王的“可憐”之處吧。

這一生,殫精竭慮戰戰兢兢,卻未必幸福美滿。既如此,倒不如做個富貴閒人,在風花雪月中,過完閒逸舒適的一生。、

這是果郡王的初心。

讓他的兒子去實現,大約也能告慰他的在天之靈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