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裏,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文/婉兮   圖/網絡

1

故事開始時,華妃和端妃,已經結下了深仇大恨。

華妃對端妃,恨之入骨。

巴不得剝其皮、食其肉、飲其血,將其碎屍萬段,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

不過,這些都只是想想而已。

端妃病弱,但尊號未廢,在皇帝心裏,也還保留着一定地位。所以,華妃不敢明目張膽弄死她,只能細細碎碎地折磨。

那年除夕夜,端妃舊疾發作,派人請旨,說要請一位太醫去瞧瞧。

平心而論,這要求合情合理。

別說高居妃位的端妃,就算是小宮女小太監得病,也沒有不給醫治的道理。可華妃明令禁止,不許任何一個太醫前去診治,一副要把端妃往死裏整的模樣。

彼時,年羹堯戰功赫赫,年氏一族鮮花着錦烈火烹油。華妃則協理六宮,風光無兩,連皇后都遜色三分。

想必,也沒人敢輕易去招惹。在後宮,“自保”本就是一門必修課。

端妃常年臥病,焉知不是缺醫少藥的原因?

更誇張的是,華妃還會在情緒失控時,惡狠狠跑到端妃宮中,伸手就是一個耳光。打完後,還有許多惡言惡語席捲而來,對端妃造成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傷害。

而且,這不是第一次。

多年來,華妃只要發脾氣,就會氣急敗壞往端妃宮裏闖,拳打腳踢肆無忌憚。甚至,毫不忌諱地告訴端妃,我恨不得親手殺了你!

這多少,是有些駭人聽聞的。

二人同在妃位,從原則上來說,地位並無太大懸殊。就算華妃孃家戰功赫赫,也絕沒有這樣欺負人的道理。

一方面,是華妃囂張跋扈慣了;

另一方面,確實是恨意入骨,讓華妃喪心病狂,一而再再而三地,對端妃施暴,要她苟延殘喘,生不如死。

因爲,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華妃一直認爲,是端妃殺死了自己未出世的兒子。


2

華妃恨透了端妃,其實,端妃也恨透了華妃。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端妃都把復仇計劃揣在心裏。可以說,她把除去華妃當作人生目標,也當作苦苦支撐病弱身軀的最大動力。

原因很簡單。

她並沒有對華妃腹中的胎兒下毒手,但華妃不分青紅皁白,硬生生灌了她一壺紅花,導致她也失去了生兒育女的能力。

對後宮女人來說,這是致命傷害。

這意味着,端妃失去了向上攀爬的最大砝碼,也失去了享受天倫之樂的機會。那麼,深宮裏的漫長日子,就毫無指望,根本看不到頭。

是切膚之痛,更是深仇大恨。

此外,華妃還剋扣封賞、限制月銀,甚至不允許浣衣局給端妃洗衣服。就連一口新鮮喫食,都禁止往她跟前送。

這樣的日子,只怕連奴才都不如。

如此苛刻,又怎能不令端妃睚眥欲裂?所以她拼着最後一口氣,也要看到年氏一族樹倒猢猻散、看到年世蘭一敗塗地。

不過,端妃的報復,是“借刀殺人”型。

甄嬛是她等來的一把最鋒利的刀子。

這位酷似純元皇后的莞貴人,深得帝王寵愛,同時也冰雪聰明一點即透。想必來日,能夠成爲剋制華妃的最強力量。端妃曾告訴她的貼身宮女,第一次看到甄嬛的臉,就知道,她能幫上大忙。

若論心機,華妃遠遠比不上端妃。

前者把仇恨赤裸裸擺在明面上,絲毫不知收斂。後者卻懂得從長計議,用忍耐和蟄伏,給對方狠狠一擊。

最後,端妃如願以償。

甄嬛不負所望,果真鬥敗年氏一族,又三言兩語往年世蘭心裏扎刀子,讓那位儀態萬方的華妃娘娘,毅然決然地上了黃泉路。


3

華、端二妃相鬥,是《甄嬛傳》中最觸目驚心的情節之一。

因爲這兩個女人,都只是棋子,身不由己。

那碗致使華妃小產的墮胎藥,雖由端妃端來,但她不過是擔了個虛名而已。真正不想讓華妃生出孩子的,另有其人。

因爲帶有年氏血脈的孩子,會成爲一個不定時炸彈。

這是帝王家最可怕的計謀。

一方面,皇帝需要年羹堯征戰沙場安定天下;但另一方面,他又忌憚着功高蓋主的年氏一族,乃至要未雨綢繆,阻止華妃生下孩子。

生怕華妃一生出男孩,就會觸發年氏一族的不臣之心。

換言之,皇家既要利用年氏,又要提防年氏。

可這種心思,不能光明正大拿出來說;這些事兒,也不能由皇帝皇后親自去辦。

這時,端妃便成爲替罪羊完美登場。

年世蘭信任她。

因爲她雲淡風輕與世無爭,還因爲自己與她同爲將門虎女。

想必那時候,兩人也是有些交情的,年世蘭出身將門,未必看得上王府中嬌滴滴的矯情女人。而相同背景的端妃,或許會讓她惺惺相惜,格外親近些。

或許也正是這份“親近”,才讓幕後主使選擇端妃背鍋。

不過,端妃的孃家未被再提及。

朝堂上風雲變幻,一個家族的衰敗與消亡,大概也只在瞬息之間。而端妃和華妃的深仇大恨,其實也會在無形中,影響前朝的權力格局。

當然,最後是皇帝大獲全勝。

戰打贏了、江山鞏固了、心腹大患也除去了,身邊依舊左擁右抱,美女如雲。


4

華妃得知真相時,生命已經走到盡頭了。

她死得決絕而剛烈,以頭撞柱,義無反顧。

可甄嬛沒進門之前,她明明不肯赴死,明明還在等皇帝的旨意。可甄嬛一番誅心之言後,華妃的希望,便完完全全破滅了。

倉皇揭開的真相,把她所有的求生欲都澆滅了。

恨錯了人,更愛錯了人。

私以爲,這是宮斗的最殘酷之處。

那些如花美眷,個個都如棋盤上的子兒,被母家、被皇室操控。有能力有心智的,反手將軍,由棋子變爲下棋人;其餘的,便任由旁人操縱,深陷在貪嗔癡恨中,至死不知該恨誰、該愛誰。

後來的華妃,並不相信什麼姐妹情。

與她站在同一陣營中的曹貴人、麗嬪和妙音娘子,亦從未被她真心以待。她只把她們視作工具和走狗,動輒打罵呼來喝去,最終,這也導致了曹貴人倒戈相向,補上致命一刀。

最初時,誰都想做個好人。

或許華妃和端妃,本也有機會成爲好姐妹。

若不進宮、若各自嫁得良人,或許她們能夠像盛明蘭和張大娘子一樣,結爲密友,相依相伴,扶持一生。

奈何。

兩人鬥了半輩子,臨了了,才發現這是一場天大的誤會。可這一生,眼看着就走到盡頭了。

爲一個心機深沉的男人,想來總是不太值得的。

而我們想看到的,是女性覺醒、守望相助,拿一句時髦話來說,叫作“girls  help  girls”。

這一點,《金枝欲孽》中有些隱隱約約的體現。

最後的最後,安茜和爾淳趁亂出宮,跟她們道別時,如妃有一句臺詞,本宮沒做到的,希望你們能做到。

自由、自尊和自強,纔是女性的終極追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的宮鬥劇,都是徹徹底底的悲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