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的打滷麪

又是繁雜的一整天,忙得暈頭轉向。下了班沒有去瑜伽課,因爲今天先生值班。路上一直在想:晚飯喫什麼?一入伏,天氣就熱得讓人食慾大減,什麼都不想喫呢。

回到家,婆婆說今天二伏第一天。“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了婆婆的提醒,讓忙得忘了初一十五的我們還能想起各種農曆的節氣和節日。“頭伏餃子二伏面”,麪條必須得喫上!今天太累,再加上天氣太熱,不想自己和麪擀麪條了,就下樓去小區的超市買了袋裝的雞蛋麪回來,決定做“蘇格蘭打滷麪”。

天熱,不想喫肉,早市買的茄子還很新鮮,就做茄子滷吧!茄子洗淨切丁,切好蔥花薑絲蒜末紅辣椒,準備好豆瓣醬和水澱粉。同時用一旁的電磁爐燒水煮麪。打開燃氣竈,鍋熱放油,油熱放入蔥薑蒜紅辣椒爆出香味,放入豆瓣醬,炒熟。把茄子丁放入大火猛炒,七八分熟,淋入適量料酒耗油,加水,待熟後,淋入水澱粉勾芡,滷子就出鍋了。此時電磁爐裏的麪條也煮好了,用涼水過幾遍,盛入大碗。切了幾瓣前幾天醃漬的新蒜,拍點黃瓜,切點火腿腸,開飯。

婆婆一邊喫着打滷麪,一邊和我們說他們那個年代的苦日子。儘管以前也聽了很多遍,但仍然很耐心地聽着老太太的“憶苦思甜”。

婆婆說:“我們年輕那時候的日子真苦啊!缺衣少糧,飯都喫不飽,就別說大米白麪了。逢年過節,好人家才能喫上一頓餃子。老話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沒有白麪,就用苞米麪包野菜蒸餃,煮苞米麪麪條,這都得是過得不錯的人家才能喫起。窮人家,還是苞米麪糊糊粥,大餅子,高粱米稀粥,還有的人家這也喫不上,烀土豆烀窩瓜當飯……”“我算趕上好時候了,現在的日子多好,想喫啥喫啥。你說你們年輕人,大米白麪都喫夠了,還總惦記喫點粗糧。那山野菜,都是我們困難年代沒糧喫,充飢的。你們現在,當寶貝似的都挺愛喫。就說這麪條吧,白麪的滑溜溜地多好喫,比我們那時候的苞米麪強多了……”

聽着婆婆說着那些清貧的日子,好像很遙遠。但想一想自己小的時候,雖然說沒有挨着餓,但物質上遠不如現在。還記得那時候在省城的二叔二嬸,每次回鄉,都給我們帶來一箱子掛麪條。媽給我們煮了熱湯掛麪條,加點菠菜,我們就會覺得是無上的美味。於是就特別盼望二叔二嬸逢年過節能經常回來。

等後來考學離開家,學校的食堂隔三差五就是煮掛麪條,不到一個學期就喫夠了,看見掛麪胃裏就會反酸水。再後來,吃麪條就越來越挑剔,掛麪肯定是不吃了。比較愛喫的手擀麪,和麪也必須加雞蛋。生活越來越好,口味也越來越刁。用婆婆的話說“生在福中不知福。”

是啊,和過去那並不是很遙遠的年代比,今天的生活已經足夠幸福了。哪怕是一碗簡簡單單的麪條,在那個忍飢挨餓的年代,都是難以企及的奢侈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