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AI:人工智能的本質與未來 》

正如書名所言,這本書要回答的問題有兩個,一是人工智能的本質,二是人工智能的未來。一種常規的敘事方式是通過梳理AI的歷史發展提出這兩個問題,而其中的主線就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基本架構和實現的可能性。這是瑪格麗特·博登這本書的基本脈絡。

博登認爲人工智能的本質是虛擬機,能夠完成人類心智才能完成的任務,然而,具有人類心智一般的通用人工智能(或強人工智能)不會輕易實現,庫茲韋爾所設想的“奇點”不會因爲技術的突飛猛進而在未來實現。爲什麼人工智能的本質能夠推演出通用人工智能的未來狀態,中間推理步驟就是本書的核心。

雖然1956年的達特茅斯夏季會議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公認起點,但在這之前,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的分析機(Analytical Engine),艾倫·圖靈(Alan Turing)在1936年提出“通用圖靈機”概念,沃倫·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瓦爾特·皮茨(Walter Pitts)的命題邏輯的神經網絡處理方法,都已經開始用人工系統執行所謂的智能行爲。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提出控制論思想

上述思想奠定了人工智能發展中的兩條線路之爭,也就是符號主義和聯結主義。

人工智能和人類心智都是一類虛擬機,只是人類心智是並行運行且交互的虛擬機集合(p.10)。因此,要模擬人類心智的運行過程,人工智能就需要找到恰當的虛擬機用於模仿信息處理過程。在人工智能發展歷史上,符號主義和聯結主義是主流的兩種虛擬機類型。符號主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