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漫遊奇遇記》:口喫男的荒唐言,孩子的鐘愛經典

/杜豆豆

都知道《愛麗絲漫遊奇遇記》是本經典童書,可很少人知道這本書是一個有口喫毛病的理工男所作。

它的作者劉易斯 .卡洛爾,是英國牛津基督教堂學員數學教授,一位邏輯學家。同時他還是個攝影師、牧師和會畫畫的作家,喜歡給孩子拍照片、講故事。

他和安徒生一樣,一輩子單身,沒有自己的孩子,但他留下的這本書,卻成了世界各地小朋友的鐘愛,被譯成100多種語言。在各個國家的兒童閱讀經典書目中,這本書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本。

更特別的是,這本書還是他講給一個真的小姑娘愛麗絲的故事。

這個真人愛麗絲,是卡洛爾時任學院院長的女兒,卡洛兒第一次見到她時是1856年,愛麗絲還不滿4歲,不過,這個漫遊仙境的故事,是卡洛兒帶愛麗絲三姐妹遊船時,講給她們聽的。那時,這個小愛麗絲已經10歲了。

小愛麗絲12歲時,卡洛兒將這個故事的一份手稿作爲禮物送給了她,還精心地畫上了插圖。直到小愛麗絲14歲時,卡洛兒纔出版了這本書。

《愛麗絲漫遊奇遇記》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它講了一個看似荒誕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愛麗絲,是一個7歲女孩,她不喜歡看沒插圖、沒問答的書。有一天,她在大樹下昏昏欲睡,忽然看到一隻會說話、穿背心還會看懷錶的兔子,於是她好奇地跟隨着兔子追過去,掉進了兔子洞底,並開始了一段神奇的歷險。

她喝了貼着“喝我”標籤的飲料、吃了寫着”喫我“的蛋糕、啃了會讓她來回變化的蘑菇,她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忙得不亦樂乎。

除了那隻白兔,她還遇到了一大幫奇奇怪怪的人物,比如落水的老鼠、抽水煙的毛毛蟲、穿着僕人制服的魚和青蛙、時隱時現的柴郡貓、公爵夫人的豬娃、帽匠、三月兔等等。

最後,當她重新回到最初走進去的花園,她遇到了花匠、王后等等撲克牌人,就在總喊着要砍別人頭的王后,宣佈要砍掉愛麗絲的頭時,愛麗絲揭露了他們都是撲克牌的真相,撲克牌們飛到空中撲向她,她尖叫着醒了過來。

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很多大人覺得摸不着頭腦,可其實,卻蘊含着豐富的文化、歷史和哲學知識。

比如,藍色的毛毛蟲總是在不斷地詢問愛麗絲“你是誰”,這讓愛麗絲陷入了對自我的懷疑中:

“我是愛麗絲嗎?還是小兔子說的我是女僕瑪麗?或者像歌詞說的,我是一條蛇。”

“我是誰?”

“我該變大還是變小?”

“我該走哪條路呢?”

“爲什麼我總是被人支來支去?”......

這些終極的哲學問題,反覆在故事中的所謂“瘋言瘋語”出現。

再比如,瘋帽子,柴郡貓的來歷,以及淚水池塘中老鼠一直唸叨的威廉國王等等,都來自英國文化。

還有,那瘋狂的茶會,總想砍人頭的紅心王后,都是當時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代的歷史真實映射。

不過,我感覺最有意味的還是:

爲什麼大人覺得讀不下去的荒唐言,卻意外地大受孩子們的歡迎呢?

我想,那是因爲它符合了孩子們的跳躍的思維,充滿了孩子氣的幻想,而且完全沒有說教。

同時,它又不是那種純粹的娛樂之作,而是將那些頗有意味的文史哲知識,巧妙地滴入了孩子們的心裏,讓孩子們在好奇之中,不知不覺就濡染了大量連大人們都可能搞不明白的道理。

所以,兒童文學創作,首先是要走進孩子心裏的。

(本文結束)

陪孩子一起快樂讀書吧!我是杜豆豆,兩個孩子的媽媽,愛讀書、愛碼字,歡迎關注我,在讀書的路上快樂同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