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更665--在孩子犯錯時與TA共情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是家長和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機會。從來沒有所謂的壞孩子,其實孩子們心底的渴望都是相同的:想要知道自己被看見、被愛、被關心,僅此而已。教育孩子絕對不能情緒用事,要很理智的觀機,因勢利導,讓他從中汲取教訓,這樣就會經一事長一智,當然你要能心平氣和才能契機契理。

犯錯不可怕也不可恥。犯錯是成長路上的必須。當孩子犯錯時,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評,要就事論事幫助孩子分析這個錯誤,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對和錯。孩子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孩子只有意識到了錯誤所在才能對下一步的行動做出新的選擇和判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先表達感受、表達關心和理解,並不代表溺愛。而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對你感同身受,不要害怕,我們相信你下次能做到更好,然後再一起討論下次怎麼做也不遲。

說到底,共情,就是先要坦率地說出我們的愛,再進行溝通;而不是不經大腦,放任責備和埋怨的利刃傷害我們所愛的人。

當孩子做錯了事,立刻發火很容易,冷靜下來先共情卻不簡單。可這恰恰是我們最重要的一門功課,不是嗎?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果無非兩種: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爲什麼錯了,只盼着你趕快結束訓斥;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着如何跟你對着幹。但是,當你語調平靜、嚴肅、稍低一些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裏變得“不怒自威”,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牴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