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寫給布赫的


今一早上學的途中,我和布赫偶然看到路邊草叢中有兩個塑料的、卡通類型的小東西,大約有十幾公分長。我倆好奇的撿起了這兩個東西,琢磨着,滿腦袋問號。


開始我以爲這是個什麼卡通玩具,左看右看,我發現它的中間好像有一個橫截的縫隙,布赫嘗試着拉開兩個部分,一拉開,我倆不約而同的“哇”了一聲。哈哈,原來是兩隻鋼筆。驚訝之餘,我倆又在隨手帶的書皮上畫了兩下,然後又不約而同的“哇”了一聲,竟然是兩隻完好的鋼筆。


我:我的天,居然是兩隻好鋼筆。

布赫擡頭看向我,表情夾雜着興奮和困惑說:怎麼回事呢?

我說:會不會是誰不小心丟在草叢裏的?

布赫:媽媽,也許還有其他可能。也沒準是誰不想要了,就隨便扔了呢?

…………或者………媽媽,我們要想到更多的可能性。

布赫歪着小腦繼續袋思考着。


我一下子被布赫這種思考方式驚豔到,腦子裏全是驚喜和意外。


這不就是我最近看的育兒書中的內容嗎?“孩子要想到更多的可能性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的天哪!布赫真是了不起。


能思考到更多的可能性,這是一種開闊的思考方式,也是面對和解決問題的根兒。思考到更多的可能性=想到更多的辦法=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想法極端的人,遇到問題時,都只能想到一個原因或結果,非黑即白,非對即錯。比如:“我這次考試沒得100分,那是因爲我笨”。你看這種想法,沒得100分,只是因爲“笨”這一個原因嗎?難道除了給自己貼“笨”的標籤之外,沒有其他因素了嗎?


聽課不認真,學習不努力,複習不到位,審題不細緻,理解錯誤,甚至是小馬虎,這些都有可能是沒得100分的原因呀!怎麼可以就用一個“笨”就總結了呢?


開闊的思考方式就是能夠看到其他那些可能因素。只有看到那些可能因素,我們才能一一對應的找到對症的解決辦法啊。


我有一個座右銘,是“辦法總比困難多”。但是這個大前提是我們要能想到更多的辦法。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就能提升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慢慢的我們就會變成一個“厲害”的人了呀。


反過來看呢,如果思考方式有侷限性和極端性呢?會怎樣?


還是拿考試沒得100分來說,極端和侷限的想法就是自己“笨”。“笨”是聰明的對立面啊。我們要知道,聰明指的是智商高,可是智商高低這個事兒,是基因遺傳的問題呀!人的智商,是遺傳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啊。


這麼繼續思考下去可就“完犢子”了。


誰能改變基因呀?若想:“我的基因就是“笨”的,我改變不了,我這輩子就是“笨蛋”了。”


那樣的話,人就很容易放棄去尋找辦法的可能,很容易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啊!


那他還能有機會找到真正的問題並解決問題嗎?


自然解決不了!


所以,能去思考和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多重要啊!


稻盛和夫說“思想是畫筆,人生是畫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畫卷也不同”。其實,人和人的差距就是思考方式的不同。那些擁有更開闊的思維的人,也註定——“絕非普通人”(這是我和布赫共同看過的一套書的名字)


當然,思考方式除了開闊這個形式之外,還有另一種形式,叫做——“換位思考”。


如果說,開闊的思考方式,能讓我們從自己的角度看到更多更廣的可能性和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那換位思考,就給我們提供了另一個看待問題的位置,即———站在別人的立場,再去看。這就好像開始時,我們從右往左看,能看到左邊的世界,換位思考就是再站到左邊,往右邊看,再去看右邊的世界。(此刻,請允許我,放一張我的拙作吧,哈哈)

(當然啦,我們也可以向上看和向下看哈)

這樣,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更全面,更真實,更客觀了呀。


用早晨我和布赫撿鋼筆的事情舉例說,就是當我們意識到這隻筆是別人不小心丟了的時候,我們會想“丟了鋼筆這個人,它是在什麼情況下丟掉的鋼筆,他發現筆不在了的時候,會不會很着急呀,會不會很難過呀………”


這就是“換位思考”中的一種,即感受別人的感受。


它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能力了,好的人緣,好的人際關係,都離不開替別人着想。


對朋友說了不禮貌的話,對方就會難過和生氣;別人生病了,就要理解他的虛弱和無精打采;玩耍時撞倒了別人,別人的身體會疼,心裏也會難過。


所以,我們要去體會他人的感覺,去照顧別人的情緒,不說嘲諷和侮辱別人的話,去關心和照顧生病的朋友,也要在做了錯事之後道歉和彌補。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一個黃金法則,它也是換位思考的操作指南:


“如果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你就先這樣去對待別人(比如微笑,友善,關心,尊重……);如果自己不希望得到哪種對待,那就不要那麼去對待別人(比如嘲諷,侮辱,傷害……)


當然,換位思考也可以用在其他領域,比如比賽,商業談判,或是辯論。


我記得布赫曾經告訴過我一句話,是“我預判了你的預判”!


這就是換位思考呀!


換位思考就是去猜,對方會怎麼想。

有時候,這種思考方式可以幫我們大忙呢!


所以,今天的總結是:


我們不僅要在自己的角度,擁有更全面更廣闊的思考,還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去聽,去思考,去感受!


這樣,我們看問題纔會更全面和客觀,做判斷和決定纔會更準確和合理,擁有同理心,人際關係,纔會更友善更和諧更幸福。


這篇文章送給布赫,媽媽愛你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