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智慧之“甦權”

《延命紫雲嫋嫋》系列  第074篇

這世上什麼最值錢?爲什麼人類難以打敗小小的“新冠”?在文明更替、地球升級的今天,人類究竟該提升什麼?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究竟何以歷久彌新、生生不息?……如此問題,該是我們找到答案的時候了。

表面看,文化不息、生命不止,靠的是包容性、納異力、滲透力,實際上,靠的則是“道”(自然、源頭、元神、元炁、心性)的不竭原生力。那麼,“道”又是怎樣生生不息的呢?靠“甦權”!

一、何謂“甦權”?

“甦”,即更生、再生、重生、涅槃、死復活,一邊死一邊復一邊活,死中復、復中活。無死就無復,無復就無活,死是前提,活是結果。復,即繁複、復甦、再生。這也是天地宇宙的自然規律。“甦權”,就是指這種持續重生的能力。

萬事萬物,若不重生,就只能循環、反覆、重複、輪迴,人類也因此墮落成爲一般的生物,連一個小小的“新冠”也不如。一連肆虐兩年,數月更新幾代的“新冠”,難道不是拿着“甦權”玩兒,讓人類封口封城、知己難聚、朋友玩完、遭遇病災的嗎?

可見,人類的主權、人權、生育權,統統小於涅槃的吉祥和安然,“甦權”高於一切。人類的主權,並不是被外界剝奪的,而是被自己剝奪的,被人類之間的內訌剝奪的,只要人類迴歸正道,這些權利便會自然迴歸。而“甦權”則是人類的“特權”,是人類的智慧表現,是保障人類安然無恙、持續提升、進入恆永的特殊能力,是需要修煉的。

“甦”的實質,是死、復、活,也即升級、昇華、升層,從死開始,先死後復再活。死有形、復無形、活靈魂,死過去、復現在、活未來,未來約定現在。

肉體的死在於代謝,先出後入,不出不入,量出而入,量需而入,不貪喫,不懶惰。情體的死在於超越,超越過去,情升仰,愛升信,爲生命昇華服務,互補互升,而不是活在過去的感覺和情緒中,相互依戀、依靠、依賴、依存。

慧體的死在於刪除執念、成見,提升認知,提高維度,看見有無相生的全面世界,建立樞紐式的“活思維”、立體思維、協舉思維、重生思維。宗體的死在於刪除宗族主義,建立命本主義,爲祖補缺、補憾,實現家族、民族、命族昇華。

二、止“甦”的後果

享有“甦權”、持續重生的人,稱爲“智己”。不是“智己”,人生的麻煩就源源不斷,大了去了。

目前“是非好壞”的標準有三個:一是佔有支配外物,二是感覺幸福快樂,三是生命成長重生。“智己”遵從第三個標準,認爲只有重生,人類才擁有天賜尊嚴,才懂得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是生命自身的涅槃重生。

否則,即使所謂的專家、教授,你的言行也必然偏離生命宗旨,走到慾望和外求上去,不僅自我損傷,而且助紂爲虐,傷害聖賢。不是“智己”,卻亂講、妄動,必然後果連連。

1、自己、自大、自燃、自煩

不是“智己”,就會“自己”(自然隨波逐流)。追隨外物或別人跟隨你,被外物或別人左右而不自知,不甘心失去自我,就會自以爲是,自高自大,自我點燃,自尋煩惱。自己不立,與道分離,不夠強大,失去自主,能怨得了外界嗎?

2、自生、自滅、自詡、膽寒

“道”有兩條路線,或向上重生,或向下輪迴(重複),不利用“道”重生,必跟隨“道”輪迴,循環往復,自生自滅。作爲宇宙靈長的人類,墮落到(像普通生物一樣)自生自滅,又不甘心、不服氣,就只有可悲地靠自詡找回一些平衡了。

當我們受到啓迪,被重生召喚,良心再現時,會莫名的心驚膽寒。因爲我們曾被黑暗勢力嚇破了膽,忘掉了自己的來歷,失去了智慧,怕死、怕騙、怕壞人、怕玄乎,靈魂與永恆的源頭失去了聯繫,變成了孤魂。

豈不知,萬物一體,萬物同源,汝即外我,整個宇宙都是我們的家園,只不過我們暫時被異物分離了而已,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3、迷失、組團、愚忠、相殘

忘記了自己是誰,來自哪裏,丟了智慧,自然就迷失了方向,不明去向,不知重生,只能依靠抱團取暖。可是,抱着自利心理,相互利用,自欺欺人,依靠煽情、假愛和錯接,或是盲目自信、盲目崇拜和愚忠,沒有大愛,抱團又能如何呢?

只有一個結果,只能相互競爭、相互損傷、相互殘害。這就是人類社會義氣不足,善不徹底,妖魔鬼怪層出不窮的根源所在。不是智己,莫要組團,纔是明智的表現。

三、怎麼做?

1、做“智己”、玩“甦權”

外求是聰明,內求是智慧,智慧就是自己的心性。修禪定,生智慧,成“智己”,收回“甦權”,持續重生,人類自然會有永恆的光明前程。

玩“甦權”,根本在於善“死”、敢“死”、勇“死”,“死”去“依然”,活出未來,活得更好、更高。死去一切不符合大道公理的言行和思想,一頭(大道公理)堵死,全面開放,以死定活。

2、可道“非”、糾“是”顏

“反者道之動”。允許別人指出並完善自己的不足,纔是合道的、值得慶賀的。目前,文化的高度在於教宗,指出教宗的弊端,發揮教宗的光燦,讓教宗好上更好,高上更高,才能力挽狂瀾,實現新的文明更替,還人類以璀璨未來,如同彭祖活了八百歲,仍然像一位少年一樣。

3、“乙”着來、乘仙“鸞”

懂得了道理,明確了方向,還得找到好的方法。中華老祖宗爲我們提供的方法,就是變“一”爲“乙”成“義”。如果“一”是目標,因爲目標還不是“存在”,還是未來,還需要一個“乙”的過程去實現。如果“一”是現實,但現實中包括討厭的、喜歡的、崇尚的等三個部分,三者鏈接起來,最後向上一舉,這個現實才能發展。怎麼“鏈接”和“上舉”?靠的是大愛、公奉心、義舉,即仁義。這是道理上的“乙”。

悟道是需要緣分的,至少需要兩方相助,其一是先覺者,幫你看到前上方的未來,其一是後覺者,幫你看見後方的累贅或拖拽,你自己,則要看清左右身邊的資源。這樣前後與自己合一,六隻眼睛走路,成爲“三體一命”,就合道了。所以,我們不要崇拜任何人,也不要小瞧任何人,所有人只是職能不同而已,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自己的另一種形式。內心沒有形成這種“乙”的狀態,就無緣知己和團值,缺少“咱”的場態。這是人際間的“乙”。

“乙”着做事,需要拜訪高人,跟從學習,用心體會、總結、實踐,形成模式和習慣。“乙”的思維和行爲模式,好比高人自身,就像一臺仙秀的鑾駕,能把你載往人生的仙境。“乙”的高人,好比“天機”,但不是甜蜜和溫暖,而是“以天下爲芻狗”的慈祥,甚至野蠻。目的只在於,敲醒你快快地把自己的“甦權”收回來,爲重生而涅槃。這是成長上的“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