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智慧之“苏权”

《延命紫云袅袅》系列  第074篇

这世上什么最值钱?为什么人类难以打败小小的“新冠”?在文明更替、地球升级的今天,人类究竟该提升什么?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究竟何以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如此问题,该是我们找到答案的时候了。

表面看,文化不息、生命不止,靠的是包容性、纳异力、渗透力,实际上,靠的则是“道”(自然、源头、元神、元炁、心性)的不竭原生力。那么,“道”又是怎样生生不息的呢?靠“苏权”!

一、何谓“苏权”?

“苏”,即更生、再生、重生、涅槃、死复活,一边死一边复一边活,死中复、复中活。无死就无复,无复就无活,死是前提,活是结果。复,即繁复、复苏、再生。这也是天地宇宙的自然规律。“苏权”,就是指这种持续重生的能力。

万事万物,若不重生,就只能循环、反复、重复、轮回,人类也因此堕落成为一般的生物,连一个小小的“新冠”也不如。一连肆虐两年,数月更新几代的“新冠”,难道不是拿着“苏权”玩儿,让人类封口封城、知己难聚、朋友玩完、遭遇病灾的吗?

可见,人类的主权、人权、生育权,统统小于涅槃的吉祥和安然,“苏权”高于一切。人类的主权,并不是被外界剥夺的,而是被自己剥夺的,被人类之间的内讧剥夺的,只要人类回归正道,这些权利便会自然回归。而“苏权”则是人类的“特权”,是人类的智慧表现,是保障人类安然无恙、持续提升、进入恒永的特殊能力,是需要修炼的。

“苏”的实质,是死、复、活,也即升级、升华、升层,从死开始,先死后复再活。死有形、复无形、活灵魂,死过去、复现在、活未来,未来约定现在。

肉体的死在于代谢,先出后入,不出不入,量出而入,量需而入,不贪吃,不懒惰。情体的死在于超越,超越过去,情升仰,爱升信,为生命升华服务,互补互升,而不是活在过去的感觉和情绪中,相互依恋、依靠、依赖、依存。

慧体的死在于删除执念、成见,提升认知,提高维度,看见有无相生的全面世界,建立枢纽式的“活思维”、立体思维、协举思维、重生思维。宗体的死在于删除宗族主义,建立命本主义,为祖补缺、补憾,实现家族、民族、命族升华。

二、止“苏”的后果

享有“苏权”、持续重生的人,称为“智己”。不是“智己”,人生的麻烦就源源不断,大了去了。

目前“是非好坏”的标准有三个:一是占有支配外物,二是感觉幸福快乐,三是生命成长重生。“智己”遵从第三个标准,认为只有重生,人类才拥有天赐尊严,才懂得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是生命自身的涅槃重生。

否则,即使所谓的专家、教授,你的言行也必然偏离生命宗旨,走到欲望和外求上去,不仅自我损伤,而且助纣为虐,伤害圣贤。不是“智己”,却乱讲、妄动,必然后果连连。

1、自己、自大、自燃、自烦

不是“智己”,就会“自己”(自然随波逐流)。追随外物或别人跟随你,被外物或别人左右而不自知,不甘心失去自我,就会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自我点燃,自寻烦恼。自己不立,与道分离,不够强大,失去自主,能怨得了外界吗?

2、自生、自灭、自诩、胆寒

“道”有两条路线,或向上重生,或向下轮回(重复),不利用“道”重生,必跟随“道”轮回,循环往复,自生自灭。作为宇宙灵长的人类,堕落到(像普通生物一样)自生自灭,又不甘心、不服气,就只有可悲地靠自诩找回一些平衡了。

当我们受到启迪,被重生召唤,良心再现时,会莫名的心惊胆寒。因为我们曾被黑暗势力吓破了胆,忘掉了自己的来历,失去了智慧,怕死、怕骗、怕坏人、怕玄乎,灵魂与永恒的源头失去了联系,变成了孤魂。

岂不知,万物一体,万物同源,汝即外我,整个宇宙都是我们的家园,只不过我们暂时被异物分离了而已,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3、迷失、组团、愚忠、相残

忘记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丢了智慧,自然就迷失了方向,不明去向,不知重生,只能依靠抱团取暖。可是,抱着自利心理,相互利用,自欺欺人,依靠煽情、假爱和错接,或是盲目自信、盲目崇拜和愚忠,没有大爱,抱团又能如何呢?

只有一个结果,只能相互竞争、相互损伤、相互残害。这就是人类社会义气不足,善不彻底,妖魔鬼怪层出不穷的根源所在。不是智己,莫要组团,才是明智的表现。

三、怎么做?

1、做“智己”、玩“苏权”

外求是聪明,内求是智慧,智慧就是自己的心性。修禅定,生智慧,成“智己”,收回“苏权”,持续重生,人类自然会有永恒的光明前程。

玩“苏权”,根本在于善“死”、敢“死”、勇“死”,“死”去“依然”,活出未来,活得更好、更高。死去一切不符合大道公理的言行和思想,一头(大道公理)堵死,全面开放,以死定活。

2、可道“非”、纠“是”颜

“反者道之动”。允许别人指出并完善自己的不足,才是合道的、值得庆贺的。目前,文化的高度在于教宗,指出教宗的弊端,发挥教宗的光灿,让教宗好上更好,高上更高,才能力挽狂澜,实现新的文明更替,还人类以璀璨未来,如同彭祖活了八百岁,仍然像一位少年一样。

3、“乙”着来、乘仙“鸾”

懂得了道理,明确了方向,还得找到好的方法。中华老祖宗为我们提供的方法,就是变“一”为“乙”成“义”。如果“一”是目标,因为目标还不是“存在”,还是未来,还需要一个“乙”的过程去实现。如果“一”是现实,但现实中包括讨厌的、喜欢的、崇尚的等三个部分,三者链接起来,最后向上一举,这个现实才能发展。怎么“链接”和“上举”?靠的是大爱、公奉心、义举,即仁义。这是道理上的“乙”。

悟道是需要缘分的,至少需要两方相助,其一是先觉者,帮你看到前上方的未来,其一是后觉者,帮你看见后方的累赘或拖拽,你自己,则要看清左右身边的资源。这样前后与自己合一,六只眼睛走路,成为“三体一命”,就合道了。所以,我们不要崇拜任何人,也不要小瞧任何人,所有人只是职能不同而已,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自己的另一种形式。内心没有形成这种“乙”的状态,就无缘知己和团值,缺少“咱”的场态。这是人际间的“乙”。

“乙”着做事,需要拜访高人,跟从学习,用心体会、总结、实践,形成模式和习惯。“乙”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好比高人自身,就像一台仙秀的銮驾,能把你载往人生的仙境。“乙”的高人,好比“天机”,但不是甜蜜和温暖,而是“以天下为刍狗”的慈祥,甚至野蛮。目的只在于,敲醒你快快地把自己的“苏权”收回来,为重生而涅槃。这是成长上的“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