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漢語,就學得了英語

說到英語,很多人會通常立馬就會想到26個字母,以及無規律組成的單詞和複雜的語法,感覺很難。

其實,與漢語相比,英語真的很簡單,會漢語,就學得了英語。

漢語、英語都可以從音、形、義三個方面看。

英語的“音”對應26個字母的音,分爲元音、輔音兩類,又可以再細分單雙元音和清濁輔音。

一個字母就是單,兩個字母就是雙;喉結震動就是濁輔音,不震動就是清輔音。這都是肉眼可見或可以直接感知的,而且數量很有限。

漢語的“音”有也是有26個字母組合而成,分聲母、韻母。聲母有單音也有組合音,如zh、ch、sh,韻母分單韻母和複韻母,複韻母可以是兩個也可以是三個。

聲韻母拼合規則也有自己的體系。開口呼,合口呼,齊齒呼和合口呼規定要與不同的聲母相拼。

另外,漢語是少有的有聲調體系的語言之一。輕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每一個拼音組合都可以對應完全不同的漢字和意思。

比如拼音ai,可以是哎、挨、癌、矮、愛中的任一個。

而且當詞語連成句子是,有些聲調必須變化,否則交流會有障礙。比如,“姥姥”,第二個“姥”不能是三聲,必須是變調成輕聲。變調有自己的規則。

漢語的“音”像一門語言,有自己的體系,而英語的“音”只是一門語言的一方面


英語的“形”,就是字母及字母組合,書面形式。

由於時態、人稱不一樣,動詞、名詞、代詞會有相應的變化。語法部分需要記憶,這可能是英語裏面唯一比較需要記憶的部分,但也有規律。比如,負數、三人稱,加s,等。

英語的句形很有限,就三種——簡單詞、並列句、複合句。

漢語的“形”,有另一套獨立於音的體系。

中國漢字有很悠久的發展歷史,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字的背後都是故事,需要挖掘才能理解,不然就只能記住。漢字字形構成分類有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註和假借6種

比如“禾”是象形字,

“看”是會意字,

“桔”是形聲字。

除了字,詞組和句形組合分類都很多。詞有12大類,句子有8大類,都還可以再細分很多小類。其中的某一類,就能讓外語學習者摸不着頭腦。比如離合詞,某些情況下,必須纔開用。

音與形

英語裏“音與形”的對應比較有規律。一般字母的發音是固定的,如果熟悉字母,以及瞭解字母的大致發音,再加一些記憶,對應單詞和發音不難。

比如,bus的這個詞的音就是/b∧s/,只要對字母有一定了解,就能根據音寫出詞。所以,掌握了規則,記單詞很簡單。

漢語裏面的音形對應沒什麼規律。比如,“禾”爲什麼發hé,而不發hè或há,沒有道理。沒有規律,想要學會就只能多加記憶,反覆練習。


英語的“義”,就是意思,雖然這個和音形聯繫不大,但也是有規律的。

比如詞根,前綴,後綴,學一個就能掌握一系列詞。比如,thermo是“熱的,熱量的”的意思,只要看到這部分,基本就是和“熱”相關的東西,可以掌握一系列單詞的意思。

而漢語更有難度。“義”與“形”雖然有一定的對應關係,但是在漢字經歷了從繁體字到簡體字的轉化,文言文到白話文的過度之後,對應關係並不是那麼一目瞭然。

比如“婚”爲什麼這樣?“鹿”爲什麼這樣寫? 這背後有很多歷史、文化原因。想不明白,也就只能靠記憶了。

而且,漢字有數量龐大的多音字和同音字。很多外國人都傻傻分不清楚。


英漢對比後會明白,爲什麼很多外國人抱怨漢語難。是真難,因爲想學好漢語要學好兩個體系,相當於兩門語言,還要掌握好對應規則。

而我們中國人,不管教育程度高低,只要沒有太大障礙和缺陷,想要說好漢語,與人溝通都不會有太大問題。而且,據觀察,能夠音形義對應好,聽說讀寫都掌握的人不在少數。

這麼難的一門語言,我們都能學好,爲什麼英語不行呢? 相信自己,會漢語,就學得了英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