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4《悉達多》【德國】赫爾曼·黑塞

前言:第一次看到《悉達多》書名的時候,以爲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傳記,就潛意識裏感覺書裏會有很多的專業知識,於是這本書就一直擱置着。後來偶然看見了一條小紅書的書評,發現這本書豆瓣評分居然有9.4分,此外作者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於是便開始拜讀。


正文:小說《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又譯《悉達多》。這部作品的創作始於1919年12月,在此之前,已過不惑之年的作者在個人生活上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1919年4月,黑塞結束了在德國戰俘救濟所的工作之後,幾乎一貧如洗,只能靠費舍爾出版社給他提供的資助勉強維持生計;家庭生活也陷入了困境,妻子由於精神分裂症而不得不一再住進精神病院,他被迫將三個兒子送到朋友處寄養,他本人也多次接受了精神分析的治療。與此同時,時代的大環境對作家的內心也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和震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精神創傷,每一位飽受戰爭之苦煎熬的人都在思考着一個相同的問題:如何才能使剛剛發生過的悲劇不在未來重演?而對於始終關注着人類和世界前途與命運的人道主義作家黑塞來說,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則顯得尤爲迫切。

小說書名《悉達多》取自佛祖喬達摩·悉達多“八相成道”的故事,黑塞巧妙地將釋迦牟尼的姓名“喬達摩·悉達多”一分爲二,喬達摩是已經得道的佛陀,而悉達多則是一位離家出走修行的婆羅門後裔。前者代表世間的真理,後者代表人生的體驗,兩者缺一不可又相互印證。作者還安排了一場悉達多和喬達摩的會面,也許,在黑塞心中,他們本來不同亦不異,不過是的同一個人的不同生命層次。

故事本身一點都不復雜,就是一個修道的年輕人出發去探尋自己認可的真正道義的歷程,這位青年叫悉達多,天資聰穎,姿容俊美,家世在婆羅門本就地位崇高,所有人都喜歡他。但沐浴在盛名和寵愛中的少年人卻不滿意自己,他對自己虔誠的獻祭和齋戒祈求生出了疑問,爲了探求“真我”的存在,他拗着父親的意思出門當了一位沙門。天資聰穎悉達多苦修的兩年進步頗大,很得老沙門的賞識。恰逢聖人釋迦摩尼那時候名揚四海,他和他的朋友慕名去聽釋迦摩尼講經,書中用大段的筆墨來講釋迦摩尼是多麼的受當時的人的推崇,悉達多的朋友也皈依了,但悉達多並沒有。悉達多與好友果達多分別後遇到了一個非常美的女子,他陷入了愛河之中,爲了追求這位美女他還跟一個商人經商,多年修行讓他很容易得到人的信任,輕易就在商業上所獲頗豐,有錢有酒有愛人的生活一過就是幾十年,悉達多經歷了好奇這樣的生活,爲這種生活所累,直至逃離這種生活。最後他到了一條河邊和一位非常會傾聽的擺渡人一起做了個擺渡的老頭子,每天傾聽河水的啓示。但故事並沒有這麼結束,悉達多多年前的情人在他走後爲他生了一個兒子,幾年後臨死前剛好渡河遇到了悉達多,去世之後就把兒子留給了悉達多,悉達多本已平靜的心又湧動起了對兒子的無法抑制的愛,他想讓兒子留在身邊想好好愛兒子,罔顧這個小孩從小出身在城市,並不想過兩個擺渡老頭子僅憑香蕉裹腹,日日聆聽河水的生活,小孩留在他身邊並不開心,可是他還是不自覺的用愛把他禁錮在自己身邊。每天聽河水的明示暗示甚至嘲笑都不能令他回頭,後來兒子終於不堪重負逃走了,他無法自已的追去,不過在城外停下了,他意識到了他的兒子回到了屬於他的地方。就像當年的他自己離父親而去一樣。隨着之前那位擺渡人的離去,悉達多經歷了這一生,終於成爲了一個笑容寧靜安然的擺渡老頭。

小說《悉達多》並不長,但讀完它彷彿經歷了一次跌宕起伏的人生。從婆羅門到沙門、商人、船伕、父親,悉達多的身份一直在變化,但精神上的追逐從未改變;從俗世到逃離,再到入世,到再次逃離而出世,曲折的路程不是現實的歷險,而是精神的不斷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最後,在擺渡人瓦樹地瓦的引導下,他實現了和自己的和解,停止了追尋,心甘情願地活在當下,找到了精神上的終極歸宿。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果想要把智慧講給別人聽,那些話一旦說出口來,反而會讓人覺得很愚蠢。我一直覺得,知識可以傳授,但智慧不行。語言無法將思想完全表達出來,思想一旦被語言表達出來,總是會與心中的原意有所不同,有所曲解,顯得有點愚蠢。正如書中所說,人可以發現智慧,可以體驗智慧,可以享有智慧,可以憑智慧創造奇蹟,卻不能講述和傳授智慧。老年的悉達多執意要把兒子困在茅舍裏,以愛之名想要保護他的孩子,而孩子嚮往的卻是外面繁華的世界,三番五次地與悉達多對抗,最終還是逃走。或許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階段:看見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後面是什麼。也許別人會告訴他,山後面什麼都沒有,而且這裏還更好,但有時候我們不甘心,就是想自己去試試看。那就放手讓我們自己去經歷吧。知識可以分享,但智慧只有自己去發現,去體驗才能得到。

結語:“人獨自行過生命,蒙受玷污,承擔罪過,痛飲苦酒,尋覓出路。"


金句摘抄:

1、我無權去評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爲自己作出判斷。意義與實在並非隱藏於事物的背後,而是寓於事物自身,寓於事物的一切現象。當一個人能夠如此單純,如此覺醒,如此專注於當下,毫無疑慮的走過這個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賞心樂事。

2、當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所追尋之物。他之所以無所發現、無所獲得是因爲他只專注於他所追尋之物,因爲他執迷於自己的目標。追尋意味着有了目標,而尋見則意味着自由、包容,擯棄一切目標。

3、知識可以傳授,但智慧不能。人們可以尋見智慧,在生命中體現出智慧,以智慧自強,以智慧來創造奇蹟,但人們不可能去傳授智慧。

4、我深信那句話:人對自己纔是最殘忍的。但是,人只應服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屈從任何外力的驅使,並等待覺醒那一刻的到來,這纔是善的和必要的行爲,其他的一切均毫無意義。

5、世界是一個完整的關聯體,沒有缺陷,透明如一塊水晶,不依賴偶然,不依賴神靈的教誨。

6、大多數人都好像落葉,在空中飄舞、翻卷,最後搖搖擺擺落在地上。可是也有另一些人,一些爲數不多的人,卻像沿着一條固定軌道運行的星星,沒有風吹得到它們;它們有自身的規律和軌道。

7、一個真正的探索者,一個真正想有所發現的人,是不可能接受什麼學說的。可是這個人一經有所發現,卻可以稱許任何學說、任何道路、任何目標,什麼也不能再把他與生活在永恆中、呼吸着神的氣息的千千萬萬人分隔開來。

8、探索意味着有一個目標,發現卻意味着目光自由,胸懷坦然,沒有目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